民營經濟看湖南︱株洲:“智”造名城,向新而行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湖南省發改委設立民營經濟發展處,在全國率先成立全省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領導小組,聚焦企業創新發展需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出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和服務舉措,著力營造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良好環境。
為展現湖南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蓬勃活力和獨特魅力,人民網湖南頻道推出2025年“民營經濟看湖南”系列報道,以央媒視角,全方位展示湖南在全方位發展過程中如何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AGV智能小車穿梭往返,攪拌機、涂布機等設備加速運轉……在株洲高新區,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電池生產車間開足馬力生產忙。
“我們從物料運輸到質量檢測都採用高度自動化作業,並通過智能化系統收集產品關鍵數據,對每台設備、模具的壽命進行監控預警。因此,每個電芯、每道工序都能進行追溯。”車間生產經理趙坤鵬介紹道。
湖南立方新能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這家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是國內首批實現鈉離子產業化運營企業之一。2019年,該公司便成立了鈉離子研究技術中心,2022年發布了第一代層狀氧化物鈉離子電池,目前已申請鈉離子電池相關專利78項。
“與傳統鋰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具有成本低、安全性高、耐低溫等特點。去年,鈉離子電池營收超過1000萬元,今年根據已簽訂的框架協議,預計營收有望超過1億元,實現大幅增長。”公司財務負責人李剛告訴記者,之所以能搶先一步在鈉電領域早布局、早研發,得益於“動力之都”株洲在新能源、新材料領域完善的產業體系。
目前,株洲高新區形成了“兩硬(軌道交通和中小航空發動機)”“兩主(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裝備)”“兩特(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體系。同類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集中,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有助於實現資源共享、效率提升,厚植創新沃土,暢通科研成果轉化路徑,推動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發。
近年來,株洲建立了“企業培育后備庫”,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上市公司”的培育梯隊。2024年,全市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6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2個。
聯誠集團內燃機車新能源改造車間。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走進株洲聯誠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誠集團”)新能源改造總成組裝車間,兩輛長約20米的傳統內燃機的“心臟”已完成新能源改造,工人正緊張進行設備調試。
“目前我國鋼鐵、港口、電力、礦山等行業自備內燃機車存量較大,普遍存在運行年限長、油耗高、性能下降等問題。”車間現場負責人李昌奇說,通過應用“油改電”和引入“智能能耗系統”等創新技術,隻需兩度電就能完成原先一升燃油的工作量,能耗成本降低了80%,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50%以上,更加綠色環保、低碳高效,每年最高能節約成本100多萬元。
聯誠集團是一家股份制民營企業,具有40多年軌道交通裝備部件研制經驗。董事長肖勇民說,作為一家做零部件起家的企業,要做整車改造,就好比“配菜師傅”變“大廚”,這背后不僅意味著思考方式要有從點及面再到全車系統的轉變,更離不開創新引領、技術支撐。
2022年,聯誠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研究內燃機車的新能源改造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探索高能量密度鋰電池的應用研究,成功將研究成果應用到DFH5型和JN7型內燃機車上。
聯誠集團自主研發的300噸以上礦卡車用制動電阻。人民網記者 劉賓攝
此外,其自主研發的330噸礦卡車用制動電阻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國內空白﹔機車油壓減振器攻克漏油的世界性難題,壽命超進口減振器3倍以上﹔“電力機車專用風機”獲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該集團旗下4家子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去年公司實現營收42.65億元,其中海外產品交付額、回款額及新增訂單額,各增加了2億元。今年一開年,又新增海外訂單6100多萬元。”肖勇民稱,作為一家軌道交通鏈上企業,聯誠集團從最初的“小作坊”到如今勇闖海外市場,成功實現“裂變、升級”,核心是始終堅持技術創新。
目前,聯誠集團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實驗室認可中心實驗室等34個創新平台,累計已承擔國家級、省級重點科研項目78項,主持或參與起草國家/行業標准28項,擁有各類專利1042項,其中發明專利207項。
市發改委副主任周成德介紹,為增強主機企業技術轉化扶持力度,近年來,株洲以中車株所、中車株機等國企為核心,全面開展強鏈、延鏈、補鏈行動,先后吸納聯誠集團、九方裝備等400余家民企深度參與,打造了全球首個突破1600億規模的軌道交通產業集群。
為助力民營企業提質升級、轉型發展,株洲支持民營企業參與“3+3+2”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圍繞優勢產業鏈來布局,不斷提高鏈上企業本地配套率,為民營經濟提質提速開辟更優賽道。
同時,在“科技型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企業引才用才”“科技專項資金管理”等方面,株洲出台了一系列專項政策,鼓勵引導國企利用自己豐富的技術儲備,以“國企帶民企,大手牽小手”為路徑,為民企提供技術支持。
據介紹,去年株洲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670.8億元,同比增長5.3%,佔GDP比重為68.4%﹔全市民營經營主體總量達到50.6萬戶,佔市場經濟主體96.63%﹔新增省級以上民營企業創新平台52家,其中民營企業27家,在省市十大技術攻關項目中,民營企業有6個。
從制造邁向“智造”。目前,株洲有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9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4家,其中民營企業60家,佔比71.4%﹔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20家,其中民營企業7家,總量居中西部非省會城市第一。
周成德表示,接下來,株洲將繼續實施中小企業數字賦能專項行動,支持民營企業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加快數字化轉型改造,在民營企業中推出一批示范性場景、建設一批標志性項目、形成一批標杆性企業,不斷向“新”而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