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產經

政策賦能、產業聚勢 長沙競逐千億級“低空之城”

2025年04月11日15:52 |
小字號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涵蓋低空飛行、航空旅游、支線客運等多個領域的綜合經濟形態。

隨著國家對低空經濟的重視與支持,作為全國首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拓展省份的省會城市,長沙搶抓低空空域改革、技術創新和規模應用發展機遇,著力強化創新引領、壯大產業規模、豐富應用場景、優化空域服務、夯實基礎保障,取得了較為顯著成效,城市低空經濟“鏈接力”指數居全國第12位,2025年全市低空經濟規模將達到200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將達到20家,山河智能、博雲、湖南植保無人機等一批龍頭企業正在加速崛起,全市形成了涵蓋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各個領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政策紅利釋放 低空經濟加速崛起

從湖南省到長沙市,一系列支持政策相繼出台。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支持全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加大傳統通航運營補貼、新型航空器運營支持力度,到拓展應用場景、強化技術創新、積極招引企業等十二個關鍵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的精准發力。長沙市發布的《長沙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 年)》,明確了發展目標與重點任務,全力優化低空經濟空間布局,提升產業能級,明確了“一核兩翼多園”(一核:以黃花國際機場為核心,打造國家級低空經濟示范區﹔兩翼:依托開慧通用機場和寧鄉通用機場,形成南北兩翼產業帶﹔多園:建設山河智能產業園、博雲新材創新園等5個特色園區)的空間布局。這些政策為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筑牢根基,引導著資源向低空領域匯聚,為企業提供了肥沃的成長土壤,為長沙打造成 “低空之城”奠定了扎實的政策基礎。

產業鏈協同效應凸顯 鏈條日臻完善

長沙低空經濟產業鏈條日臻完善,上下游企業協同共進,已形成“研發-制造-運營-服務”四位一體的產業生態。上游原材料供應與零部件制造環節,博雲新材和行業企業強強聯手組建了霍尼韋爾博雲航空系統(湖南)有限公司,成為C919大飛機機輪剎車系統的唯一供應商。中游整機制造環節,山河智能的“阿若拉”輕型運動飛機遠銷澳大利亞、華羽先翔的eVTOL樣機完成首飛﹔湖南植保無人機等企業,其產品不僅暢銷全國,還遠銷東南亞、非洲等海外市場,擦亮了 “長沙智造”招牌。下游運營服務環節,智航飛購無人機物流網絡已在長沙開通多條低空航線,覆蓋核心商圈及社區,計劃年內拓展至5-10條航線﹔紅星全球農批中心通過智慧冷鏈技術將生鮮作業效率提升40%,並顯著延長儲藏周期﹔開慧通用機場開通多條空中旅游線路,2023年接待游客超4萬人次,並配套航空文化體驗園。產業協同創新加快實施,長沙通過“龍頭企業+高校院所+中小企業”的模式,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例如,山河智能與中南大學等高校在產學研合作方面有著深厚基礎,雙方聯合培養了多名高級人才,並在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與雨花經開區聯合成立藍鷹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研究院,在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技術服務、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構建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課程體系,推進產業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的有機融合。此外,長沙還設立了低空經濟產業聯盟,促進上下游企業資源共享、技術協同。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在物流配送上,無人機大顯身手,如,雨花區的智航飛購無人機攜手紅星農批中心,配送生鮮海鮮,大幅縮短配送時間,擴大配送范圍。數據顯示,目前,長沙已開通3條無人機物流航線,覆蓋雨花區、岳麓區等核心區域,計劃2025年前擴展至10條航線,實現“半小時達”配送服務。旅游觀光方面,開慧通用機場開通多條空中旅游線路,讓游客換個視角賞美景。還有在城市管理領域,無人機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應急救援環節,長沙縣應急管理局配備有信息化指揮平台、大型飛行器、固定翼偵查及通訊保障無人機等多種無人機救援設施設備,可應用於偵察與監視、搜索與救援、信息傳遞等方面。如市貌巡查環節,長沙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通過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技術,可有效監測建筑物五個立面的新增違法建設行為,讓違法建筑無所遁形。在線路巡檢環節,國網長沙供電公司以“無人機+人工智能”為核心,基於邊緣端強大算力,深度融合前沿技術與算法,以GIS技術、平台服務為支撐,實現無人機任務管理、自主作業、數據回傳、缺陷識別、報告生成的作業流程,提升配網無人機自主巡檢作業能力,具有操作便捷、安全高效等特點,不僅降低了巡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也能及時發現人工巡檢中難以發現的缺陷、盲區。同時,它提供的高清影像和多維度數據支持更准確的問題識別和決策制定,提升了巡檢的整體質量和應急響應速度。

直面挑戰 破局低空經濟“成長煩惱”

盡管湖南是全國第一個全域低空管理改革試點省份,這一政策紅利為長沙低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實際操作層面,空域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從空域規劃角度來看,長沙尚未形成科學合理、動態優化的空域結構。從空域使用效率方面分析,飛行任務的申報、審批流程繁瑣,空域使用協調機制尚需進一步優化。監管平台方面,有待進一步完善。低空經濟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包括民航、公安、氣象、通信等,監管難度較大。現有的監管平台在信息共享、協同作戰等方面存在不足,難以實現對低空飛行活動的全方位、實時有效監管。技術方面,存在短板制約。低空經濟發展需要高性能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精准感知等技術的支持。然而,長沙在這些關鍵技術領域尚存在短板,制約了低空經濟相關產品的性能提升和產業升級。在高性能輕量化材料、高續航電池技術、精准感知技術等領域的研發水平還有待提高。產業配套方面,需要進一步補足。低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產業配套,包括維修中心、能源站、機庫平台等地面保障設施,以及專業的飛行培訓、保險服務等。目前,長沙在這些方面的配套還不夠完善,難以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求。

協同融合共享 多方合力共筑“低空之城”

推進飛行活動融合共享。長沙應積極與民航等相關部門展開深度協商,建立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以山河智能等龍頭企業為例,可發揮其在通用航空領域有諸多業務布局優勢,大力推動民用運輸飛行、通航飛行等各類飛行活動在特定空域和時間段的融合共享。例如,在長沙周邊一些相對空曠的區域,設定固定的時間段,允許通航飛行和民用運輸飛行等進行協調安排,通過精確的飛行計劃和動態的空域調配,實現各類飛行活動的高效融合,提高空域資源利用效率。

加強空域協同管理與技術應用。長沙應與民航等部門緊密協同,共同優化低空空域管理。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引入動態分配和實時監控技術。長沙可依托其已有的航空產業園區,如長沙黃花綜合保稅區航空產業園,建設低空空域管理示范區。在該示范區內,運用先進的衛星導航、雷達監測等技術,對低空空域進行實時監控和動態分配。當有新的飛行任務申請時,系統能夠根據當前空域使用情況,快速、准確地分配空域資源,並通過智能算法優化飛行航線,減少飛行沖突,讓低空飛行器暢行無阻。同時,加強對空域使用數據的分析和挖掘,為后續的空域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增強風險意識 健全“低空”監管機制

建立聯合管理機構。長沙應成立專門的低空經濟聯合管理機構,由民航、工信、公安、氣象、通信等多個部門組成。該機構應設立一站式服務窗口,為低空經濟企業提供飛行計劃申報、資質審批、氣象信息查詢等全方位服務。例如,在長沙市政務服務中心設立低空經濟服務專區,企業隻需在一個窗口提交相關材料,即可完成多個部門的審批流程,大大提高辦事效率。聯合管理機構還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各部門在監管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加快建設低空交通網絡平台。長沙應加大對低空交通網絡平台建設的投入,整合現有的飛行監控、調度和安全管理系統。該平台應具備飛行器的實時監控、飛行軌跡規劃、氣象信息預警等功能,實現對低空飛行活動的全方位、實時有效監管。同時,平台應具備數據共享功能,將飛行數據實時傳輸給相關部門和企業,為飛行安全和應急處置提供有力支持。

加強安全監管執法力度。長沙應組建專業的低空經濟安全監管隊伍,配備先進的智能監測設備。加強對低空飛行活動的日常巡查和執法檢查,對違法違規飛行行為“零容忍”。例如,在長沙市區及周邊重點區域,設置無人機監測點,利用高清攝像頭、雷達等設備,對無人機飛行活動進行實時監控。一旦發現違規飛行行為,監管隊伍能夠迅速響應,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同時,建立健全安全監管執法制度,加強對監管人員的培訓和考核,提高監管執法水平。

加大技術研發投入 夯實“低空”人才“基石”

發揮產業優勢開展技術攻關。長沙應充分發揮在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的優勢,加大對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本土企業如湖南星航在智能無人機、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鼓勵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成立聯合研發中心,針對低空飛行器的動力系統、飛行控制系統、材料輕量化等關鍵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特別是,在動力系統方面,研發高能量密度、長續航的電池技術﹔在飛行控制系統方面,提高飛行器的自主飛行能力和安全性。通過技術攻關,打造具有強大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成果轉化。長沙應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長效機制。例如,長沙可與中南大學、湖南大學等高校合作,設立低空經濟研究院,開展低空經濟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同時,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台,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技術交易、知識產權保護等服務。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聯合項目申報和實施,加速科技成果轉化。例如,將高校研發的新型復合材料技術應用於低空飛行器的制造中,提高飛行器的性能和質量。

加強低空經濟領域專業人才培育。要充分發揮長沙高校資源雲集優勢,強化低空經濟領域人才培養。建議依托國防科大、湖南大學等優勢資源,開設無人機適航認証、低空交通管理、通航運營等特色專業,聯合山河智能、湖南翔龍等龍頭企業開發"崗課賽証"融通課程。在長沙航空產業園設立實景實訓基地,引入eVTOL適航審定等前沿項目,推行"雙導師制"培養。建立低空經濟人才認証體系,對接民航局無人機執照考核標准,探索通航服務類職業技能等級認証。設立專項基金支持校企共建聯合實驗室,通過"訂單班""現代學徒制"輸送精准人才,為長沙打造千億級低空經濟產業集群提供智力支撐。

健全保障體系 完善產業配套設施

加快地面保障設施建設。長沙應加快建設維修中心、能源站、機庫平台等地面保障設施。在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周邊規劃建設大型的通用航空維修中心,引進先進的維修設備和技術人才,為低空飛行器提供全方位的維修服務。同時,在市區及周邊合理布局能源站,為無人機、小型飛機等提供充電、加油等能源補給服務。例如,在長沙的商圈、公園等人員密集區域設置無人機能源補給點,方便無人機隨時進行能源補充。加快機庫平台的建設,提高低空經濟產業的承載能力。

布局配套服務產業。長沙應布局飛行教育培訓、租賃、金融保險、飛行器維修養護、美容改裝、檢驗檢測等配套服務產業。例如,成立專業的飛行培訓機構,為低空經濟企業培養專業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開展飛行器租賃業務,降低企業和個人的使用成本。加強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推出適合低空經濟產業的金融保險產品,為企業和個人提供風險保障。還要建立飛行器檢驗檢測中心,對低空飛行器進行定期檢測和維護,確保飛行安全。

產業融合縱深發展 拓展“低空 +”應用場景

推動“低空 +”千行百業深度融合。長沙應深入挖掘低空經濟的潛在價值與應用場景,推動“低空 +”千行百業的深度融合。在文旅融合方面,開發多條低空觀光線路,如以岳麓山、橘子洲頭等著名景點為核心的低空觀光線路,讓游客從空中欣賞長沙的美景。舉辦空中音樂節、飛行體育賽事等活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市民參與。在物流領域,構建“低空 + 快遞”配送網絡,與順豐、京東等物流企業合作,開展無人機快遞配送試點,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拓展新興應用領域。在農林植保方面,推廣無人機精准施藥、播種、監測。例如,在長沙的農村地區,利用無人機對農田進行精准施藥,提高農藥利用率,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在應急救援領域,打造空地一體救援體系。與消防、醫療等部門合作,配備專業的救援無人機和直升機,在發生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時,能夠迅速開展救援工作。要探索低空經濟與環保監測、測繪勘探、廣告傳媒等行業跨界合作,催生更多新業態、新模式。例如,利用無人機進行環境監測,為環保部門提供准確的數據支持﹔利用飛行器進行廣告宣傳,提高廣告的傳播效果。(龍暉)

來源:長沙市企業服務中心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