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茶制作”入選全國精品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

近日,湘西大山深處傳來喜訊,人社部公布的國家級精品專項職業能力考核項目中,“黃金茶制作”作為湖南省唯一代表登榜。這份來自首都北京的認証,不僅為武陵山脈的千年茶香注入現代基因,更讓湘西茶農捧著“金葉子”走出一條“標准化制茶、職業化致富”的新路。
“過去制茶全憑手感,同一批鮮葉加工出的茶葉品質參差不齊。”一位參與培訓的茶農坦言。這種經驗主導的生產模式,曾讓黃金茶面臨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困境。2022年,湘西州政府將“黃金茶制作”納入專項能力建設體系,通過科學量化破解行業痛點,完成了工序標准化、設備現代化、人才專業化的產業變革,使茶葉品質穩定性提升40%,春茶優質率提高35%,為產業升級奠定基礎。
標准化並非對傳統的顛覆,而是對工藝精髓的科學詮釋。湘西州茶葉協會與科研機構聯合攻關,實現了針形綠茶加工技術、花香紅茶發酵技術兩大突破,極大提高了茶葉品質,使茶葉銷售均價提升30%,40余個學員茶樣獲中國茶葉學會“五星”認証,10款產品問鼎“中茶杯”特別金獎,湘西黃金茶從地方特產升級為高端茶品代表。
項目建設催生“技術賦能—品質提升—品牌增值—產業擴張”的良性循環。持証技師通過“傳幫帶”形成人才梯隊,覆蓋種植、加工、營銷全鏈條,帶動全國14個省份100萬茶農增收,形成了就業輻射效應。2024年長沙跨省培訓吸引近百名技術人員,河南、安徽等地的技術交流推動工藝標准輸出。黃金茶在全國種植面積達150萬畝,綜合產值突破200億元,區域公共品牌價值增長25%,釋放品牌溢價。
湘西州茶葉協會會長潘春新透露,2025年下半年將舉辦全國性“黃金茶制作專項能力大賽”,邀請全國從事黃金茶制作工參加,不斷提高黃金茶制作能力,提升黃金茶品牌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美譽度。並推進三大戰略:技術深化,聯合科研機構研發智能萎凋系統、品質區塊鏈溯源技術﹔標准輸出,建立全國黃金茶工藝數據庫,推動行業通用標准制定﹔產業融合,開發茶旅研學線路,建設標准化觀光工廠,延伸產業鏈價值。
湘西黃金茶的蛻變,為鄉村振興提供可復制經驗:通過量化研究提煉工藝精髓,保留文化基因,用現代科學賦能傳統工藝﹔以能力認証提升從業者社會認同,破解“匠人斷層”危機﹔將技藝傳承嵌入產業鏈條,實現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共生。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系專家評價:“湘西模式証明,傳統產業升級不是‘推倒重來’,而是用現代科學語言重新詮釋千年智慧。”
湘西黃金茶的嬗變之路,是一條用技能澆灌的共富之路,更是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產業革命。當標准化工藝遇見千年匠心,當職業化培訓激活鄉土人才,這片神奇的東方樹葉,正以“黃金品質”譜寫中國茶業高質量發展的湘西篇章。(謝語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