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長沙調解故事:“老沈”抽絲剝繭 巧解基層“千千結”

人民網 劉汕
2025年04月29日15:04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走進長沙市芙蓉區朝陽街道綜治中心,這裡有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間,是附近居民口中的“解憂站”,辦公桌上,一本紅皮筆記本上文字密密麻麻,是人民調解員沈振武最近的調解記錄。

“大到一些商業糾紛,小到鄰裡‘扯皮’,工作室都會調解。”沈振武今年55歲,已經擁有20多年的調解經歷,被大家親切稱為“老沈”。2018年,“老沈說事工作室”正式成立,把調解工作做得更加細致。

“法、理、情結合,做有溫度的人民調解員。”說起自己的調解風格,老沈總結道。

矛盾雙方在老沈工作室接受調解。受訪者供圖

“金牌”調解 紓憂解困

“多虧了您幫忙,不然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街道綜治中心大廳裡,剛解決矛盾的當事雙方拉著沈振武的手表示感謝。經過沈振武及其同事的悉心調解,這場持續大半年的租賃糾紛終於落下“帷幕”。

“第一次調解時,雙方都不願意讓步。”沈振武回憶,由於租客生活出現變故,無法再承擔高額租金,遂希望降低租金或取消合約,房東則認為租金合理且不願解約,雙方僵持不下,初次調解不算順利。

硬疙瘩更要“剝繭抽絲”。

在綜合考慮市場價格、雙方實際情況后,沈振武組織二次調解,這一次從側面入手,通過緩解當事人情緒,分析雙方利益受損情況,從而提出平衡方案。最終雙方達成一致:房東同意適當降低租金漲幅,租客則同意重新簽訂租賃合同,雙方握手言和。

“調解能否成功,委托人對調解員的信任很關鍵。”沈振武笑著談起他通過多年經驗總結出的“十條調解法則”:“中立信認法、事實與法律清楚法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礎上可以靈活選用主動引導法、利益平衡法等等。”

“老沈說事工作室”成立以來,其案件調解成功率超過95%。對此沈振武坦言,調解工作就像是一場心理咨詢,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更要換位思考,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隻有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誠意,才可能真正化解矛盾。

“人民調解員作為基層群眾,擁有接地氣、熟悉社情民意的特點,為深入踐行‘楓橋經驗’,我們通過定期開展專業培訓、進行調解指導等方式,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作用。”芙蓉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經形成包括區聯合人民調解委員會等行專調解組織、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和社區(村)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三級人民調解組織網絡體系,擁有專職人民調解員34名,兼職人民調解員409名。

如今,工作室不僅有沈振武這樣的資深調解員,還有一支專業的調解團隊。通過參加經驗交流會、開展普法活動等方式,沈振武將自己的調解經驗進行分享,讓“老沈說事工作室”的調解智慧得以延續。

聯動調解 定紛止爭

朝陽街道地處長沙火車站周邊,轄區內商業繁榮,但同時也帶來了復雜的矛盾糾紛。2024年,在“三所一庭”工作機制的基礎上,街道升級打造芙蓉區首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近日,火車站周邊某電腦城發生一起買賣糾紛,一位顧客購買電腦后,發現電腦型號、配置與約定不符,多次與商家交涉無果后,一氣之下報了警,從派出所接到調解任務后,沈振武立即著手調解。

安撫情緒、了解經過、提出方案……調解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經過沈振武的耐心調解,商家最終同意退款,並向顧客道歉,一場糾紛就此化解。

“‘老沈說事工作室’的成功,離不開多方聯動的創新調解機制。”沈振武介紹,為發揮人民調解優勢,朝陽街道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在“三所一庭”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模式基礎上,融入街道平安法治辦、老沈工作室力量,形成“一辦三所一庭一室”的一站式解紛模式。

通過整合司法、公安、交警、信訪、城管等多部門調解資源,並派駐律師提供法律咨詢服務,芙蓉區人民調解工作逐漸建立起緊密型、常態化的高效率聯動機制。為做到早發現、早調解,芙蓉區司法局在轄區范圍內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實現排查全覆蓋、零盲區。同時,按照“三所一庭”工作新要求,全力加強調解力量,緊盯婚姻家庭、鄰裡關系、經濟金融、勞動就業等重點領域,確保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在這一體系下,朝陽街道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效果顯著。2024年,朝陽街道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580起,調解成功率超95%。

朝陽街道的調解工作是長沙基層依法治理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長沙市司法行政系統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不斷探索矛盾糾紛多元化調解機制,堅持矛盾糾紛早發現、早干預、早化解,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長沙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實習生鄧依喬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