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月寶寶與眼癌抗爭:早發現、早治療是關鍵

新生命的降臨,本是家庭幸福的起點,可對於重慶市巴南區的小鑫鑫一家而言,剛滿月的孩子竟被診斷出雙眼視網膜母細胞瘤。8個月大的她,以稚嫩之軀與眼癌展開殊死搏斗。愛爾眼科醫院重慶特區副總院長袁洪峰提醒,兒童眼部疾病不容忽視,每一個細節都可能關乎孩子的未來。家長務必重視兒童的眼部健康,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新生命突遭“貓眼”厄運
在重慶市巴南區,小鑫鑫的出生曾給全家帶來無盡的喜悅。然而,2024年3月,剛滿月的鑫鑫在一次偶然的換衣過程中,被家人發現瞳孔中泛著不尋常的白色光澤。起初,家人並未過分擔憂,以為這只是一時的異常。然而,僅僅兩天后,鑫鑫的右眼突然腫脹起來,這讓原本平靜的家庭陷入了焦慮。
意識到情況可能比想象中嚴重,鑫鑫的父母急忙帶著她前往重慶市的一家大型醫院進行詳細檢查。經過醫生的診斷,小鑫鑫不幸患上了雙眼視網膜母細胞瘤,建議摘除右眼。這個沉重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令鑫鑫的父母無比痛苦,難以接受。
鑫鑫的父母回憶道:“我們家族中從未有過惡性腫瘤病史,孕期母嬰檢查也都一切正常,孩子出生時也十分健康。誰能想到,厄運竟會降臨到這麼小的孩子身上。”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診斷結果,他們如同墜入深淵,心如刀絞。更讓他們難以承受的是,醫生告知他們,這種眼癌若不及時治療,不僅可能危及生命,而且治療費用極為高昂。這如同雙重打擊,讓鑫鑫的父母夜不能寐,常常以淚洗面,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與悲傷。
然而,即便身處絕境,他們也從未放棄一線希望,不斷奔波於重慶的各大醫院之間,尋求救治的希望。2024年10月,在鑫鑫7個月大時,她的父母四處打聽,最終找到袁洪峰為孩子尋求最后的治療機會。
左眼病情險被耽誤
眼癌是兒童眼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早期病變局限於眼球內,隨疾病進展可突破眼球,經視神經蔓延至顱內或經血液遠處轉移,危及生命,那時孩子連命都有可能保不住了。
為了盡可能保住鑫鑫的左眼眼球和視力,甚至挽救孩子的生命,袁洪峰教授經過反復斟酌,決定採取個性化綜合治療。和鑫鑫父母充分溝通后,採取全身靜脈化療,加上局部予以左眼眼底檢查及經瞳孔溫熱療法,以達到控制腫瘤生長、擴散以及殺滅癌細胞的治療目的。
在鑫鑫父母四處求醫的半年時間,鑫鑫左眼裡1個瘤體已變為2個瘤體,需要緊急治療,不可再耽誤。好在經過綜合治療的及時,鑫鑫左眼腫瘤的病情得到控制﹔而右眼明顯萎縮,已無視功能,為避免腫瘤遠端轉移,從而危及生命,袁洪峰教授建議右眼球摘除手術,此時的鑫鑫父母已完全了解這個眼腫瘤帶來的危害,接受了右眼摘除的手術治療方案。
及時救治摘除腫瘤
然而,鑫鑫的家庭正面臨著雙重困境。一邊是爺爺因意外受傷,仍在醫院接受治療,家庭經濟狀況本就捉襟見肘,另一邊是小鑫鑫不幸被診斷出患有雙眼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費用如同一座大山,壓得這個家庭喘不過氣來。在這樣的艱難時刻,來自“眶護光明”公益基金的幫助如同一束溫暖的光,照亮了這個家庭的希望之路。
“眶護光明”公益基金是由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聯合愛眼公益基金會共同設立的醫療救助項目,旨在為眼腫瘤及眼眶病患者(包括甲狀腺相關眼病、眼眶腫瘤、眼眶骨折、眼眶炎症等)提供及時的救助和規范的治療。這次,該基金決定全額資助小鑫鑫的手術治療費用,不僅為這個陷入困境的家庭減輕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更為鑫鑫的治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2024年12月,一場關乎生命與希望的手術在重慶愛爾眼科醫院(總院)緊張而有序的開展中,袁洪峰為鑫鑫成功實施了“右眼球摘除術”。術后,鑫鑫的恢復情況良好,病理檢查結果顯示,右眼球及切除的視神經斷端均未發現腫瘤細胞。這一刻,鑫鑫的父母終於鬆了一口氣,內心得到了一絲久違的安慰。
關注視網膜母細胞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盡管鑫鑫僅有8個月大,命運卻無情地奪走了她的右眼,但這個堅強的小生命依然用純真無邪的笑容面對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一切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和渴望。讓我們在感到遺憾的同時,也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兒童眼部疾病不容忽視,每一個細節都可能關乎孩子的未來。希望鑫鑫的故事能夠成為一記警鐘,提醒每一位家長:務必重視兒童的眼部健康,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瞳孔泛白,也就是“白瞳”是一個明顯的症狀,但視網膜母細胞瘤發病較早,多發生於3歲以下嬰幼兒,早期不容易發現,袁洪峰介紹,視網膜母細胞瘤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白瞳症(貓眼)、斜視、視力下降和眼球充血等。早期可通過眼底檢查或B超發現。對於高危人群開展基因檢測和遺傳咨詢,對有遺傳可能的新生兒早期開展眼底篩查,可有效提高早期患者的診斷率,實現腫瘤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葉秀玲)
來源:愛爾眼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