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湖南常德:“減鹽減油”烹出健康新滋味

2025年05月14日09:5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清晨6點,常德市武陵區長庚街道的江阿姨擰開控油壺,金黃菜籽油均勻淋入鐵鍋,低鈉鹽與紫蘇、山胡椒在調料盒裡靜靜等候。這套被居民稱為“健康三件套”的廚房標配,連同牆上《常德風味健康食譜》——這本由常德市衛健委聯合編印的“新食經”,正讓千萬家庭的灶台飄出低鹽少油的鮮香。

從傳統缽子菜的重油重鹽到現代健康餐的風味傳承,常德市以“減鹽減油”為支點,撬動一場貫穿政策、產業、生活的健康飲食革命,走出了一條兼具“常德味道”與“健康溫度”的特色路徑。

強引擎驅動 多維度賦能

當“中國缽子菜之鄉”遇上健康中國戰略,常德選擇從文化根脈處破題。常德市衛健委推動“減鹽減油”納入市委改革攻堅任務,寫入政府責任清單,每月調度壓實部門責任﹔聯合市委宣傳部推出專項宣傳方案,讓115部科普短視頻、1.25萬張海報覆蓋公交站台、商超櫥窗,130場“進機關、進社區”活動將健康知識送到百姓身邊。

更巧妙的是借本土文化賦能。常德市衛健委推出的系列視頻“傳統常德菜 健康新食尚”,將傳統常德菜改良成少鹽少油的清新美食﹔桃花源文旅節上的“健康飲食長廊”裡,游客體驗古法榨油時讀懂控油智慧﹔武陵區疾控中心將減鹽知識編成常德絲弦《沅澧大地唱健康》,在大小河街茶館隨茶香流淌﹔桃源縣的音樂短劇《寶貝知道嗎 減鹽更健康》登上北京舞台,讓“減鹽更健康”的理念從沅澧大地傳向全國。

多形式創新 全民齊參與

在“老常德柴火灶”餐館,研發的“茶油養生魚頭缽”成了鎮店之寶——莓茶湯底替代傳統重油,木姜子與紫蘇激發天然鮮味,含鹽量降10%卻讓月銷量飆升20%。這背后是常德市衛健委聯合餐飲協會、高校制定的《常德缽子菜減鹽減油技術規范》,在“減鹽量、減油量、減添加”與“保風味、保文化、保營養”間找到平衡,全面推進了高校、醫院、行政單位的“健康食堂”試點建設。

常德積極開展“健康菜譜進萬家”和全民參與活動。線上,健康菜譜通過官網、社交媒體平台、短視頻等渠道走進千家萬戶,石門縣相關做法獲央視《焦點訪談》關注﹔線下,1200余場“健康灶台擂台賽”“屋場會大討論”在村社展開,30萬人次在廚藝切磋中改良傳統食譜,“低鹽不減味”成為新共識。

科學精准干預 開啟健康新程

“2025護理班王同學,今日午餐鹽攝入量2.3克,建議搭配冬瓜海帶湯平衡鈉鉀。”走進常德職業技術學院食堂,智能餐台正為學生生成營養報告。通過智能分析系統與小份菜模式,這裡的鹽油攝入量較三年前下降20%,剩飯率降至5%以下。

常德市衛健委構建的全場景干預網絡,讓健康管理滲透生活肌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高血壓患者定制低鹽食譜,建立健康檔案動態跟蹤﹔中小學將減鹽知識融入課堂,“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飲食習慣改變﹔大小河街的廚師們參加控油培訓后,清蒸、水煮菜品佔比提升30%﹔8所高校、15所高中的“營養健康食堂”裡,“減鹽減油專窗”與BMI監測角成為標配,引導市民從“吃飽”向“吃好”轉變。

在石門縣壺瓶山鎮,土家阿婆用山胡椒代替味精烹制岩耳燉雞﹔在漢壽縣蔬菜基地,菜農為“減鹽套餐”專供低鈉型芽苗菜﹔在常德經濟技術開發區,“95后”工程師李偉帶著智能飯盒上班,飯盒蓋上的LED屏實時顯示營養數據……正如常德市衛健委負責人所言,“減鹽減油”不僅是健康指標的變化,更是把“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轉化為“柴米油鹽裡的幸福哲學”。

穿紫河畔,健康步道的電子屏閃爍著溫馨提示:“每日減鹽1克,全年減少3000例腦卒中”﹔茶館裡,改良版低鹽擂茶清香裊裊,家長向孩子講解“少鹽更健康”的道理——這場始於廚房的變革,正將“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熬煮成常德人柴米油鹽裡的幸福哲學。當傳統風味與現代健康在餐桌完美相遇,這座“桃花源裡的城市”,正用一菜一飯的講究,書寫著新時代的民生健康答卷。(彭薇凝、李根)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