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發現最早絲織坐墊

2025年05月16日16:07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5月16日電 (記者匡瀅)5月16日上午,由湖南博物院主辦的“湘韻新生”主題活動信息通告會在湖南博物院一樓學術報告廳舉行。馬王堆漢墓發現最早絲織坐墊、T形帛畫首次發現多處改繪痕跡等信息在國際博物館日來臨前對外發布。

綺地“乘雲繡”茵席。湖南博物院供圖

信息通告會現場,湖南博物院馬王堆漢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研究館員喻燕姣發布三項馬王堆漢墓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公布綺地“乘雲繡”茵席為考古發現最早的絲織坐墊,該文物自發掘以來長期定名為“枕巾”,經過對文物遣策及挖掘現場文物分布的深入研究,明確其為“茵席”(坐墊)而非“枕巾”。依托現代技術的高精度掃描,在馬王堆T形帛畫的“帝閽”“神豹”等關鍵形象中發現多處改繪痕跡。研究識別出雙鳳“乘雲繡”這一新發現的刺繡紋樣。

喻燕姣教授現場展示綺地“乘雲繡”茵席。人民網 匡瀅攝

通告會上,湖南博物院數據中心主任何也發布“探元計劃”項目和“數字漢生活”項目取得的重大成果。該項目依托前沿人工智能技術,成功構建出馬王堆絲織文物珍品——西漢直裾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的數字孿生模型,首次以毫米級精度還原馬王堆絲織品極致復雜的織造印染“畫衣”工藝﹔首次同時呈現“修舊如初”和“修舊如舊”兩種文物修復理念﹔首次融合應用多項跨領域技術與跨學科文物研究成果﹔以及首次真實復現西漢絲織服飾的垂墜質感與動態效果。

通告會現場。人民網 匡瀅攝

現場首次面向公眾發布“數字漢生活”項目四大核心成果——“馬王堆紋樣數字基因庫”、“紋樣新生”展覽、“馬王堆新漢隸字體”及“馬王堆AI時空漫游”四大成果,解碼漢代文明基因。這是繼2024年1月啟動“數字漢生活”IP品牌后,該項目在文物數字化轉化領域的又一裡程碑,標志著馬王堆文化從“庫房硬盤”走向“現代生活”的深度實踐。

會上同時發布,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當天,在湖南博物院四樓博物館公園舉辦一系列非遺類互動活動,通過“文物+非遺”煥活的形式,讓傳統文化走入當代生活。同時,毗鄰年嘉湖畔的湖南博物院與烈士公園敞開大門,攜手推出館園融合“瓷韻花語·非遺主題”教育活動,以元青花人物故事玉壺春瓶為紐帶,挖掘青花瓷紋飾與自然花草的奇妙關聯,讓非遺在湖光山色間煥發新彩。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