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綠鏡頭·發現中國”主題採訪團走進安仁探訪“氣象+”發展模式

2025年05月16日15:18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5月16日電 5月14日,由中國氣象局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組織的2025年“綠鏡頭·發現中國”主題採訪活動走進安仁縣。來自人民日報《民生周刊》、人民網、中國氣象報等中省市多家媒體20余名記者深入田間地頭、企業車間,聚焦“氣象+農業”“氣象+中醫藥”等主題,探尋安仁以氣象服務賦能現代農業、中醫藥產業、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的創新實踐。

在鳳凰山安仁國家基本氣象站,採訪團實地考察了人工影響天氣標准化作業站。該站依托精密氣象觀測數據,為永樂江國家濕地公園、稻田公園等生態保護與旅游開發提供了科學支撐。氣象站技術員肖依介紹,通過精准氣候預測,安仁實現了從“靠天吃飯”到“看天管理”的轉變。

稻田公園內,農機手鄺星吻現場演示“天幫忙·農機一鍵達”平台操作。平台整合氣象預測、農機調度與農田管理信息,幫助農戶實時掌握天氣變化,科學規劃農事。該成果獲得中國氣象局“2024年千鄉萬村氣象科普行全國示范案例”。

在生平米業5G數智化生產車間,副總經理何其龍介紹,通過與氣象部門深度合作,企業構建了“氣象+全產業鏈”服務模式,推動糧食生產從被動防災轉向主動助農,年加工稻谷能力達42萬噸,帶動全縣糧油產業產值持續攀升。

作為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縣,安仁縣將氣象服務深度融入中藥材種植。在華夏湘眾神農百草園,縣中醫藥產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佀小慶介紹,氣象部門在園區建成“氣象觀測園”,開展氣候適宜性分析,助力枳殼等道地藥材品質提升。藥材基地負責人滕加彬表示,依托“林藥套種+氣象服務”模式,藥材產量與效益顯著提高,年產值突破1億余元。

安仁縣還聯合多部門共建“中醫藥氣象科技小院”,探索氣象與藥材種植的內在聯系,培育高端氣候生態產品。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含野生撫育)30萬畝,林下經濟開發與中醫藥產業融合發展的“安仁模式”獲國家級示范基地認証。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安仁縣2025計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67.2萬畝。安仁縣氣象局局長唐志紅表示,將持續深化“氣象+”服務體系建設,為推進農業強縣、生態立縣提供氣象科技支撐。(譚利炳 陳新嬌)

(責編:向宇、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