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產經

中建五局三公司繪就智能建造“湖南樣本” 科技引領行業煥新

2025年05月17日09:59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機器人工匠大顯身手。受訪單位供圖
機器人工匠大顯身手。受訪單位供圖

5月16日,由長沙市住建局主辦、中建五局三公司承辦的“科技引領 智建未來”科技周活動,在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項目圓滿舉行。長沙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二級巡視員張躍先開展專題授課﹔中建五局總經理助理兼華中分局總經理張金玉現場致辭。

項目作為湖南省智能建造的標杆項目,不僅精心打造了數字工地指揮中心、智慧水電示范區、綠色建造示范區三大核心展區,更通過建筑機器人與AI、BIM技術的深度交互,勾勒出一幅“科技賦能未來工地”的鮮活畫卷。

“賽博搬磚”:機器人工匠大顯身手

“啟動!”隨著技術員一聲干脆利落的指令,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如同一位訓練有素的“工匠”,沿著預設的軌跡穩穩滑行,開始有條不紊地進行整平作業。

在傳統施工場景中,混凝土整平需要3 -4名工人緊密配合,耗時1小時僅能完成約100平方米的地面整平工作。但項目應用四輪激光地面整平機器人,依托激光定位與智能傳感技術,在混凝土鋪設階段,就能以“毫米級”的超高精度開展工作,而且耐力十足,連續工作8小時以上,每小時平均作業面積超過200平方米。“和傳統的人機配合模式相比,機器人施工效率較傳統人機配合模式提升2-3倍,節約人工成本60%以上。”項目技術總工寧攀告訴記者,建筑機器人採用電驅,降低能耗成本的同時減少工地碳排放,既解決了施工效率難題,又實現綠色施工目標。

除了它,履帶抹平機器人和四盤抹光機器人同樣表現亮眼,與整平機器人協同作業,就像一組默契的“施工搭子”,完整覆蓋了混凝土整平、抹平、抹光的全流程。有了建筑機器人助力,項目施工在保障安全、提升進度、確保質量、降低成本以及實現低碳施工等方面,都展現出了顯著優勢。

AI“鷹眼”:安全隱患無處遁形

在施工現場出入口,AI安全隱患識別系統化身“安全衛士”,時刻守護著工友安全。一旦工人未佩戴安全帽進入施工區域,攝像頭就像一雙“眼睛”,瞬間鎖定目標,廣播同步發出語音警示,后台自動生成違規記錄。項目自從應用了這類AI算法,隱患識別效率提高50%,事故率降低20%,工地的安全系數大大提升。

“滴滴!”塔吊司機李師傅的智能安全帽突然震動起來,顯示屏上跳出提示:“風速超限,請停止作業。”原來,塔吊頂部的傳感器監測到六級強風,系統立即觸發制動保護。為確保高空作業“零碰撞”,項目採用三維群塔防碰撞系統,集成AI測距技術,能夠提前預判塔吊運行軌跡的沖突,為塔吊作業人員吃下一顆“定心丸”。

“智慧大腦”:數字孿生雙效提升

走進數字工地指揮中心,大屏上2000億個BIM數據節點動態流轉,實時呈現人員定位、機械狀態、物料庫存等各類信息。憑借物聯網與雲計算技術的強大支撐,項目把施工進度、質量檢測、安全隱患等數據都集成至智慧平台,管理決策效率提升30%。

“BIM模型顯示3號樓管線布局存在沖突,立即優化!”技術總工輕輕一點屏幕,4D進度推演系統就像一個聰明的“參謀”,自動發出預警,成功規避238處管線沖突碰撞風險。據介紹,項目建設包含24棟造型復雜的Y型柱結構和12棟異形起拱施工,通過BIM技術進行三維建模定位,提前30天進行施工預演,優化搭設方案12版,同時,結合實時監測支模體系,施工效率提升30%。

“不僅僅是主體結構建設,像燈光的控制、水電的使用,'大腦'都能可感可知。”項目負責人伍陽說。原來,項目智能燈具是通過感應技術實現節能管控,“當未檢測到移動信號時,燈具保持低亮狀態﹔檢測到移動信號時,自動全亮﹔在預設延時時間后或再次失去移動信號時,自動調低亮度或關閉。”在現場演示下,不僅亮度顯著提升,確保夜間施工安全系數與作業舒適度,更節約綜合能耗30%以上。

智慧水電系統的監測則依托於“中建奇配一碼通”智能化管理系統,集成高溫實時監測、電弧故障預警及自動滅火裝置,形成電氣安全防護機制,有效規避短路、過載等風險﹔通過能耗動態監測與能效智能分析,施工現場能源損耗綜合降低10%﹔借助遠程診斷與預維護功能,設備周轉效率提高55%。

據了解,自開工以來,湖南大學科創港校區建設(一標段)項目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工序穿插、深化智能建造應用,有效提升施工效率,目前地下室結構已完工,正全力沖刺6月首棟主體結構封頂目標。未來項目團隊將繼續推進“柔性智能建造平台”中樞+“安全-質量-技術-進度”四位一體數字孿生管理體系建設,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湖南樣本”,將更多“數字神經元”嵌入建筑場景,書寫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王蕾、康佳)

在施工現場出入口,裝有AI安全隱患識別系統。受訪單位供圖
在施工現場出入口,裝有AI安全隱患識別系統。受訪單位供圖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