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展品到生態,從本土到全球——長沙以一場展會丈量世界制造業坐標

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直沖雲霄。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全球最大噸位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直沖雲霄、純電無人概念挖掘機伸臂靈活操控、高米段X平台實現精准停靠……5月15日-18日,走進第四屆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以下簡稱“長沙展”)30萬平方米的展區,1806家國內外參展企業帶來的2萬余件(套)展品讓人應接不暇。
13個室內館、4個室外展區,展出了包括工程機械、應急裝備、礦山裝備、農用機械、運輸裝備五大板塊的工程機械領域最新產品與技術,現場國內外專業買家與觀眾圍繞各類展品與工作人員展開深入交流,詳細咨詢不同產品的性能參數、應用場景及適配方案。
從機械臂精准揮動到無人化操作系統驚艷亮相,從5G遠程遙控到AI賦能施工方案,從智能化“黑燈工廠”到綠色產業制造,本屆長沙展不僅是一場“鋼鐵猛獸”的實力秀場,更是一扇觀察“湖南智造”如何“鏈”動全球、挺進高端制造新時代的窗口。
三一展示的純電無人概念挖掘機。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五化升級”錨定世界級標准
2023年下半年開始,展會宣傳片展示、商務洽談、採購商代表團簽約等系列推介便在全球緊鑼密鼓的進行。2年不到時間裡,10場國際推介會從歐洲到東南亞,從北美到非洲,讓第四屆長沙展為全球產業互鑒互動打開了新窗口。
現場,電動工程起重機械、土方機械、高空作業平台、液壓系統及配套件等各個展台前,圍了不少來自全球的國際買家,大家用英語、俄語、阿拉伯語、德語、西班牙語等外語,通過翻譯人員與展商企業進行面對面的無障礙溝通。
沃爾沃建筑設備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陳霖表示:“公司已連續四屆參展,感覺展會規模不斷增大,行業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借助參展的契機公司能夠與國內外客戶進行交流,依靠調研來精准挖掘客戶的核心需求。”
統計顯示,本屆長沙展上共有來自全球55個國家和五個國際組織的駐華機構和採購商參與,國際買家超過5000人次﹔全球工程機械50強企業中,有35家企業參展參會,國際化的現狀充分展現出中國工程機械“走出去”的勢能。
“中國工程機械性價比高、綠色環保耐用,智能化程度也不低。”埃塞俄比亞的採購商代表哈嘎在展廳內逐個展台參觀交流,他的採購目標涵蓋中國工程機械制造商生產的農業機械、礦山機械、挖掘機、起重機,此次前來長沙展就是想與中國企業建立長期合作。
三一展廳內的純電無人概念挖掘機和混動250噸全新起重機吸引了哈嘎的目光,他在觀看完設備的現場操作演示后,詳細了解了企業其他電動化產品和新能源設備,並准備后期與三一集團進行商談合作。
展會綠色搭建率達80%,展出的重型機械綠色化比例達75%﹔加上數字化展廳、智能施工模擬、VR/AR體驗等加持,實現展會線上線下無縫互動﹔首發新品、最新成果達1500余項,無不彰顯行業技術引領力,進一步鞏固了長沙展“亞洲最大工程機械展”的地位。
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組委會執行負責人張飚表示:“作為國際工程機械領域的重要盛會,長沙展正通過市場化、國際化、專業化、綠色化、數字化的‘五化升級’路徑,全面對標世界級展會標准,加速構建全球產業鏈高地,推動制造強國戰略落地。”
國外工程機械企業曼尼通攜帶設備首次參展。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新增板塊+全球對接”精准發力
展會現場人流如織、熱度涌動。本屆長沙展新增“全球合作”板塊,配套設立國際合作館、中非合作專區、RCEP產業鏈對接區等重點展示區﹔同時,首次設置礦業裝備、應急救援裝備、運輸裝備三大戰略新板塊。
這三大戰略板塊並非簡單的“加法”,而是圍繞國際市場需求變化作出的前瞻布局。板塊內的海底鑽探、無人應急裝備、智慧礦山等設備不但填補了國內工程機械細分展示空白,並能精准發力海外市場,激活全球合作新空間。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礎設施升級加快、極端天氣頻發、跨境物流能力擴展,礦業開發、應急管理與現代運輸成為設備出口的新增長點。“長沙展順勢而為將相關領域獨立成展,既是產業鏈條的延伸,也是‘出海地圖’的擴容。”張飚介紹道。
在礦業裝備板塊,五新隧裝帶來一款智能掘進鑽車,現場通過屏幕演示遙控和遠程操作,吸引來自南美、東南亞、非洲多國採購商圍觀。印度尼西亞的採購商杰森表示:東南亞多個礦區正推進數字化管理,這款設備不僅能降本增效,更符合我們對綠色低碳的要求。
新增板塊精准匹配海外市場實際需求,成為企業拓展新航道的重要抓手。與此同時,展會持續推進國際化展陳方式,與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家行業組織建立聯絡機制,包括越南、印度、俄羅斯等多國專業買家團組到場洽談。
“中國制造在東南亞有口皆碑,這次展會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產品性能的提升,更有完整的服務解決方案。”馬來西亞吊秤車同業公會主席雷志方說,“這將大幅提升工程進度效率,幫助我們的國家實現基礎設施升級。”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此次展出全新多合一控制器、剪叉驅控一體機等新產品,並重點展示了其在工程機械各細分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匯川技術工程機械行業總裁陶勁介紹:“我們通過技術創新幫助客戶解決電動化進程中的痛點,企業不只是賣設備,更是輸出整套解決方案、服務模式、品牌價值。”
從戰略板塊拓展到海外對接體系搭建,從精准展示到制度協同支持,長沙這場工程機械盛會正為全球合作注入更多“長沙變量”。未來長沙還將持續放大開放優勢,在全球工程機械產業版圖中寫下更醒目的“中國坐標”。
全電動化工程機械產品。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三融共進”驅動產業深融合
展會不僅是展示產品的平台,更是產業融合的試驗場。在本屆長沙展上,“展產融合、展科融合、展城融合”三線並進的格局全面鋪展,共同構筑起一個協同共振的現代產業生態體系,推動工程機械行業從“產品展覽”邁向“場景構建”“生態共建”。
以展帶產,正成為長沙這座工程機械之都最鮮明的辦展理念。展館內外一體聯動,形成“基礎建設-資源開採-災害應對-物流運輸”的閉環生態展示,實現工程機械全產業鏈場景覆蓋,通過室內展陳、室外施工演示同步推進,讓“展”與“產”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融。
三一、中聯、星邦智能等湖南本土工程機械企業將展台延伸至廠區,邀請採購商實地參觀生產線,打通從展示到洽談、再到下單的完整鏈路。星邦智能總經理許紅霞表示:這種深度的“展產嵌合”,使企業不再只是展會上“亮肌肉”,而是真正在展會中收獲客戶與訂單。
展會期間,組委會組織的50余場供需對接活動也顯著提高了資源轉化效率,圍繞高端液壓、電控系統、智能施工等關鍵環節,現場不斷有客商達成項目意向成交,涵蓋整機制造、核心零部件配套、租賃服務平台建設等多個方向。
展會不僅是產品博覽的平台,更是科技力量釋放的場域。長沙展的4天時間裡將舉行160多場前沿學術報告、10位兩院院士及200多位專家學者共話行業未來,探討前沿技術與發展趨勢,推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在中國工程機械領域實現落地升級。
“中國工程機械的技術比拼正從‘看誰更大’轉向‘看誰更強’,從‘比肌肉’邁向‘拼大腦’。”展會現場來自德國的一位專業賣家在參觀完工程機械設備后表示,工程機械產業鏈在長沙正實現深度融合發展。
而展城融合是這座城市對展會理念的又一次升維。“展會+城市”融合發展模式正在長沙加快落地。夜幕降臨,展會熱度從白天延續至夜晚。黃興路步行街、五一廣場、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等打卡點人流如織,湘江兩岸的燈光秀讓展商客商眼前一亮。
長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長沙打造工程機械行業的‘機主嘉年華’,讓來自全球的客人順利走入長沙街巷、體驗本地生活,讓美食、文旅、消費形成聯動,有望釋放超2億元文旅消費潛力。”
(實習生謝淼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