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看北湖:扎根基層16年,“林中之城”“海燕”飛

正在探望老人的李海燕(左一)。受訪單位供圖
“海燕,這個點出門,吃飯了嗎?要不來吃點?”“吃過了嬸子,有個獨居老人摔傷了,我得去看看。”傍晚時分,望著逐漸昏暗的天色,接到求助電話的原文化路社區黨委書記李海燕加快腳步,像往常一樣,匆忙趕向需要她的地方。
文化路社區成立於1950年,所處的郴州北湖區人民路街道是當地不折不扣的老商業核心地帶,這裡小區林立、流動人口多,銀齡群體數量較大。
2009年,李海燕加入文化路社區工作,扎根基層16年,默默奉獻,成為居民口中“貼心人”“好朋友”。矛盾調解、設施維護、扶弱助殘、文藝演出、心理疏導,這些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李海燕都干過,並且一直堅持在干,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幫助別人,溫暖自己”。
錦湘花園小區的電梯維護問題曾困擾住戶許久,彼時,1棟的電梯不時懸停或無法開門,存在較大安全隱患。“那天居民給我打電話,說有人困在電梯裡了,我和同事到達現場后仔細詢問,發現這種故障不止一次。”李海燕回憶:“由於業群關系不好,且更換電梯需要花費大筆費用,這部有隱患的電梯一直就這麼湊合著用。”
走訪發現“症結”后,李海燕一方面積極與小區物業展開溝通,站在雙方立場說服物業配合,另一方面快速建立了一個新的業主微信群,每戶派一個代表入群,投票選擇是否更換電梯。很快,“電梯難題”迎刃而解。
“我跟大家普及當時更換老舊電梯還有政府補貼,這都是實實在在的優惠,所以投票一發起,大部分住戶都很支持。”李海燕笑道。考慮到今后的小區管理,社區與物業、業主協商,原物業自願退出,新物業由社區以合規流程招入,納入到社區的總體管理中來,前后用時不到3個月,收到不少群眾的大力點贊。
滿櫃的社區榮譽獎章。受訪單位供圖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是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裡”。
走進北湖區人民路街道文化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獎牌、獎章、錦旗琳琅滿目,挂滿牆面。經常參與志願服務的73歲老黨員侯海清坐在大廳,一看到李海燕走進來,便開始跟她聊起最近小區裡的事。
這兩年,社區內不少老舊小區迎來改造機遇,侯海清所在718小區也不例外。早在改造正式開始一年之前,李海燕就開始到各處摸底調查,帶著施工隊伍進行評估,為符合政策標准、急需改造的小區進行申報,積極爭取機會。
改造成果很不錯,718小區不僅擴建了化糞池,消防樁和消防管道都換新,還增鋪了燃氣管道,放置了太陽能路燈。“以前一到晚上小區裡一片漆黑,生怕摔跤,現在哪兒都亮堂堂的。改用燃氣后,每個月能比用煤氣多省幾十塊錢,大伙都說好!”侯海清開心地說。
講起海燕十幾年來在社區的工作,侯海清更是豎起了大拇指:“海燕是個稱職的好書記,責任心強,能吃苦,為人熱心,有什麼事總是第一個上,把我們都帶動起來了。”
通過為群眾排憂解難,一點一滴積累信任,如今,李海燕已經建立起一支多達411人的社區服務隊,學生、社會人士、一些曾受過幫助的群眾,都加入到隊伍中來。6支志願小分隊、6大中心平台、6大特色志願服務活動,這支會維修家電、疏通下水道、照顧孤寡老人的大隊越來越有名,其24小時熱線被當地老百姓稱為“雷鋒熱線”。
正在進行志願服務的李海燕(左一)。受訪單位供圖
把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當作“頭等大事”。
多年來,文化路社區成績斐然,先后榮獲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示范站、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優秀基層單位、全國最美志願服務社區等33項區級以上集體榮譽稱號。
2024年底,北湖區從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考核招聘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李海燕被成功錄取。從社區到街道,將一腔熱情帶去了更多地方。
“社區是個大家庭,我們便是他們的主心骨。”李海燕表示:“大家需要我,我也需要大家,我將繼續以飽滿的熱情和務實的態度,扎根基層,服務為民,像一隻勤勞勇敢的’海燕‘,奉獻自己的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