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產經

賽博模具公司“生死突圍”記

2025年05月21日09:30 | 來源:株洲新聞網
小字號

  5月16日,株洲賽博模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博模具公司”)的新廠房掃尾工作正在有序推進,離重新恢復生產的日子越來越近。

  誰能想到,兩年前這裡還大門緊鎖,設備被債主扣押,工人集體討薪,企業瀕臨“死亡”。

  今年1月8日,淥口區人民法院的一紙重整裁定書,讓這家瀕臨破產的“隱形冠軍”上演絕地反擊——職工債權100%清償,普通債權清償率從歸零躍升至10%,更保住了億元級產值環保裝備產業園的關鍵“鏈環”。

  這場歷時19個月的司法救治,留下了怎樣的破局密碼?

  斷裂的“鏈環”——“隱形冠軍”的突然倒下

  2023年6月的一個清晨,老員工陳師傅像往常一樣走向賽博模具公司的大門,卻發現設備被債主拉走,財務室人去樓空。

  成立於2005年的賽博模具公司,曾是精密模具制造領域的“隱形冠軍”,其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航空等領域。但因盲目擴張、經營不善等,2023年企業資金鏈斷裂,拖欠工資幾十萬元,債權人紛紛上門逼債。

  看著工作多年的企業一夜間“倒下”,陳師傅既心痛又焦急。

  更棘手的是,這家企業的存亡,關系著一個億級產業園的命運。

  原來,賽博模具公司所在工業園地塊系其聯合其他六家公司形成聯合體拿地開工建設,七家公司的廠房建成后將成為上億元產值級別的產業園。

  “七家企業緊密關聯,如果賽博倒了,整個產業園后續的竣工驗收就都搞不成,上億元投資可能打水漂。”產業園工作人員殷某憂心忡忡。

  走投無路的職工向淥口區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可案件剛立案就遭遇“死結”——公司實際控制人王某某拒絕移交財務賬冊。

  “沒有財務資料,就像醫生沒有CT片,根本沒法診斷企業‘病情’。”負責此案的法官喻濤眉頭緊鎖。

  更令人頭疼的是,見案件遲遲沒有進展,職工情緒逐漸失控。那段時間,喻濤的電話幾乎響個不停,“每天幾十通電話催問進度。”他說。

  破局之戰——“預處罰”撕開第一道口子

  案件陷入僵局,法院必須破局。

  法院連夜開會,最終決定祭出一記“奇招”——“預處罰”機制。2023年9月28日,一紙《預罰款通知書》送達王某某手中:7日內移交財務資料,否則面臨高額罰款。

  這份“司法黃牌”像一記悶雷,震醒了王某某。5天后,王某某主動交出了財務賬冊。

  “在正式處罰前設置‘警示緩沖期’,將司法威懾與教育引導相結合,該機制既彰顯了法律強制性,又給予當事人自我糾錯空間,體現了司法審慎介入與善意文明理念的有機統一。”喻濤道出了“預處罰”機制的內涵。

  賬冊到手后,法院和管理人迅速展開“企業體檢”。然而,數據令人窒息:賬面虧損嚴重,資產所剩無幾。

  合議庭內部爆發激烈爭論——是直接清算“一破了之”,還是冒險嘗試重整?

  “清算最省事,但這意味著職工債權無法全部清償,更別談普通債權了。”法院認為,賽博模具公司的核心技術、市場渠道仍有價值,必須搏一把。

  淥口區人民法院迅速啟動“府院聯動”,聯合國土、住建、稅務等部門成立專班,為企業“把脈會診”。

  “會診”結果顯示:如果保住企業主體資格,完成廠房驗收,資產價值將飆升40%,職工債權可實現100%清償,普通債權清償率較清算程序提升10%。基於此,法院指導管理人制定了“保企業、引投資”的重整方案。

  不料,重整方案剛有眉目,新的危機接踵而至。

  “要動設備,就從我身上軋過去!”債權人李某扣押了生產的核心設備,並派人日夜看守。這批設備是賽博的“命根子”,沒有它們,重整就是空談。

  法院面臨兩難:強行接管可能引發沖突,放任不管則重整無望。為此,他們啟動“雙線作戰”:一方面“背對背”釋法,聯合公安部門依法依規警告李某扣留設備涉嫌違法﹔另一方面“面對面”協商,用數據說話,向李某展示清算與重整的清償對比表。

  三輪談判后,李某態度鬆動。法院趁熱打鐵,在重整計劃中依據法律程序設置“優先清償條款”,李某的債權也被依法納入。最終,設備重回車間。

  重生之路——產業園裝上復蘇引擎

  歷經重重關卡后,今年1月8日,淥口區人民法院裁定批准了賽博模具公司重整計劃。

  “感謝政府,感謝法院,也感謝管理人,3年了,工資終於拿到了!”陳師傅顫抖著在領款單上簽字。

  “如果法院和管理人放棄了重整,我可能一毛錢都拿不到!”得知消息后,曾扣押設備的債權人李某也非常感動。

  曾揚言“躺平”的王某某也長舒一口氣:“多虧法院‘逼’了我一把,否則我真成罪人了。”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產業鏈——賽博的“復活”,讓七家企業聯合投資的上億元產值環保裝備生產項目起死回生,保住了數百個就業崗位。

  今年,市中級人民法院在重點工作部署中明確:全市法院要加快促推市場資源優化配置,更好發揮破產辦理“積極拯救”和“及時出清”雙重功能,進一步加大重整、和解力度,幫助企業重獲新生。該案的辦理通過預處罰機制破解程序梗阻、府院聯動化解系統性風險、產業思維激活集群價值的三重創新,為新時代背景下運用法治化手段助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設幸福株洲提供了鮮活樣本。

  “辦理一案,救活一企,激活一片。”淥口區人民法院院長李永安說,“近年來,淥口區人民法院持續推進‘三高四新·法治護航’三年專項行動,該案的成功辦理是一次法治護航下的經濟‘微循環’修復,生動詮釋了破產審判‘挽救企業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現代司法理念,為盤活存量資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5月9日,該案入選株洲法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11個典型案例之一。(劉瓊 李海洋 彭鈺琰)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