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小院發力!張家界永定區葛仙米實現量產

“葛仙米對氣候、氣溫、日照、土壤、水質等要求極高,所以在整個培育過程中都需要特別耐心、細心。”近日,在張家界永定區天門山鎮王姓埡村湖南永定葛仙米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成員劉情和王升平正細心觀察葛仙米的人工培育情況。
湖南永定葛仙米科技小院是張家界首批科技小院,於2024年5月20日落戶永定區天門山鎮王姓埡村,由天門山鎮與湖南農業大學生物科學技術學院聯合打造,並依托天門山鎮王姓埡村經濟合作社進行建設,致力於葛仙米的研究、種植、加工以及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發展,旨在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提高葛仙米的產量與質量,推動葛仙米產業轉型升級。
葛仙米是一種淡水藻類,無根無葉,呈墨綠色珠狀,是名副其實的純天然綠色食品,營養價值高,王姓埡村的葛仙米收獲期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5月初。劉情介紹說:“在天氣炎熱時,葛仙米藻體就會炸裂,加之對環境的要求極高,隻有少部分稻田還有葛仙米生存,因此產量稀少,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科技小院入駐后,在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田雲及其技術團隊的指導下,王姓埡村成功掌握了野生葛仙米保種與擴繁產業化技術的應用,建成了兼具實驗和生產功能的野生葛仙米保種與擴繁產業基地,基地內不僅能實現葛仙米人工育種,還可通過調節溫度和濕度等手段,創造適宜葛仙米生存的環境,從而實現葛仙米的“規模化培育”和全年生產。
此外,在科技小院的助力下,王姓埡村還建成了120余畝的“藻稻模式”生態保護區,基地內孵化成功的種苗還可以移植到保護區內種植,保護區內的稻田不打農藥,不施化肥,更不用除草劑,不僅為葛仙米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還實現了“一畝多收”,可同時收獲有機稻米、原生態的葛仙米、野生泥鰍黃鱔等。
從“靠天吃飯”到吃上“科技飯”,王姓埡村黨支部書記趙剛感觸很深,他介紹說:“以前完全依靠稻田裡原生的葛仙米,每年的產量隻有2000多斤,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現在突破了人工培育技術難題,葛仙米已實現了量產,並長期為本地餐飲品牌供貨,預計今年產值可達50萬元左右。”
據了解,目前科技小院還正在組織編撰國際上第一本葛仙米專著,並計劃在今年完成野生葛仙米的全基因組測序,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葛仙米產業發展,還將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村民就近就業、增收致富。
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下一步,永定區將以實施科技創新賦能攻堅為抓手,加大與湖南農業大學等高等院校的聯系與合作,爭取更多的“科技小院”在永定區落地生根,並通過做好一個科技小院,帶動一群農業產業,輻射一片農村田野,實現科技“小”院助力農業產業“大”發展。(解雯惠 周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