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丨記者Vlog:走,看展去!

六月的高溫,擋不住游客對長沙的熱情,“看展”成為一種新的城市潮流。
一大早,坐落於湘江西岸的李自健美術館入口處,人群熙熙攘攘。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走進美術館,給自己的心靈來一場“放鬆spa”。數據顯示,自開館以來截至5月31日,李自健美術館觀眾累計預約已達883萬人次。
李自健美術館。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2016年,這座由中國旅美藝術家李自健、丹慧夫婦創建的美術館正式開館,2017年被英國倫敦“世界紀錄認証機構”認証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家個人美術館”。館內長期陳列展出畫家李自健以“人性與愛”為主題的系列作品及星雲大師書法展,並持續舉辦各種不同類別,精彩紛呈的藝術展覽,免費對公眾開放。
在這裡,藝術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明月,而是觸手可及的溫度。
“看到這幅畫時,帶來的觸動無法用言語形容。”來自武漢的王同學駐足在《南京大屠殺》畫作前,久久沒有離去。
“《南京大屠殺》寓意勿忘歷史﹔而這幅《龍的傳人》則表達了一種民族振興的情懷,和勇往直前、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館長李自健表示,打造一座人民至上的藝術殿堂,既是建館初心,也是藝術家必須承擔的使命。
游客看展。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記者採訪間隙,館長李自健立刻被熱忱的游客團團圍住拍照合影。
李自健告訴記者,這幾年來看展的人越來越多,有些甚至剛下飛機就直接拖著行李箱過來了。
從高冷到火熱,美術館是怎麼“火”起來的?李自健認為,當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為一種共識,加上近年來美術館不斷創新探索,堅持不定期舉辦各類藝術畫展,開展多樣化的活動,為游客提供了豐厚的文化滋養。
觀展年紀越來越小,是趨勢,也是希望。
“第三屆湖南少兒美術作品雙年展下個月即將啟幕,觀展人數肯定超過上一屆。”李自健信心滿滿地向記者介紹,本屆展會是向全國征集作品,將更加火爆。
幾十米外的長廊,從畫布到膠片,藝術的表達方式開始悄然改變。
“往左挪一點,頭抬起來點,對,看鏡頭!咔咔咔......”穿過天鵝湖,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前,網紅攝影保安隊員滕文建正忙著給前來打卡的游客拍照。
“今天真幸運,碰到了‘最會拍照的保安’,把我們拍得太好看了!”游客陳阿姨開心地拿起手機給記者展示剛拍的美照。
“來打卡的大多是外地游客,誰要拍我就給誰拍,不管天晴下雨,拍到滿意為止。”保安隊員滕文建告訴記者,來看展的以年輕女性居多,幫游客拍照自然成了工作的一部分,暑期游客多的時候,即使下班閉館了也會幫游客拍完再走。
作為“網紅打卡地”,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全館建筑面積10600平方米,清水混凝土材質打造的別致幾何形態,在灰白的冷色調中彰顯出獨特魅力,是目前國內最大公益影像藝術館。自2017年9月開放以來,截至目前,到訪觀眾已逾700萬人次,單日游客量高達1.2萬人次。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裡《人群中的人》展。人民網記者 向宇攝
光影流轉,時光定格。
無論是追溯以往的,還是享受當下,這些多樣的藝術文化形式和豐富的影像藏品,讓我們看到更遠世界的同時,也拉近了自己與世界的距離。
如今,去看展,正成為年輕人時尚的新“標配”。(付龍、匡瀅、向宇、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