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 的力量澎湃奔涌——“永鏈薈” 激活永州產業“鏈式反應”

![]() |
永州表面處理產業生態供需對接會簽約現場。袁志聖攝 |
盛夏,萬物並秀,生機盎然。
近日,“永鏈薈” 首場對接活動 —— 永州表面處理產業生態供需對接會,如同一顆投向湖面的巨石,在永州產業發展版圖上激蕩起協同創新的層層漣漪。
征集企業需求清單37項,吸引關聯企業123家,超40家達成意向合作,簽訂涉鍍合作訂單30份,年合作金額超1.5億元。
這場精心謀劃的產業對接會,既是永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 美好藍圖、錨定 “六大戰略支點”的具體行動,更是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 “鏈式思維” 破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抉擇,讓 “鏈” 的力量在永州沃土澎湃奔涌。
謀勢而動:鏈式思維破產業困局
在制造業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傳統表面處理產業長期面臨“環保約束趨緊、成本持續高企、技術創新瓶頸” 三重挑戰。
如何破局?這成為地方產業發展的必答題。
“一處斷鏈,全鏈受阻﹔一環升級,全鏈增值” 的產業特性,讓永州決策者深刻認識到:唯有以系統思維重構產業生態,方能打破困局、開辟新局。
“永鏈薈” 平台的應運而生,正是對產業發展規律的深刻洞察與主動作為。
基於這一認知,“永鏈薈” 首場對接活動 —— 永州表面處理產業生態供需對接會在祁陽舉行,為當天正式運營的永州市(祁陽)表面處理產業園搭建信息互通、精准對接的雙向通道。
永州市(祁陽)表面處理產業園以“集中治污、統一管控、集群發展” 的模式,搭建 “技術 - 需求 - 產能” 精准匹配的 “高速公路”,推動產業鏈要素高效流動。
正如祁陽籍企業家、東莞市中金金屬表面處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勝所言:“通過‘永鏈薈’,我們與本地制造企業直接對話,將廣東積累的工藝經驗轉化為服務永州產業鏈。”
從“一主一特” 產業定位到 “永鏈薈” 服務模式,永州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產業當使命,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始終緊扣產業鏈協同發展核心邏輯,讓 “鏈” 成為破解產業困局的金鑰匙。
聚鏈成勢:集群協同匯發展資源
在區域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如何讓分散的產業要素如磁石般聚合成勢?
“永鏈薈” 平台給出了永州答案。
以“鏈” 為鑰,暢通企業供需對接之路,讓優勢在碰撞中互補,讓資源在流動中共享。這種以 “鏈” 為紐帶的創新模式,破解了傳統產業要素分散、協同低效的難題,讓產業生態在集聚聯動中形成強大發展合力。
建設永州經開區“永鏈薈” 工業館,整合跨區域資源,構建起集技術推廣、產品發布、成果展示、招商推介於一體的全周期服務場景,打造 “永不落幕的產需對接平台”。
更為創新的是,繪制並動態更新“永州重點產業鏈全景圖譜”,清晰標注上中下游龍頭企業、產品流向等信息,為產業鏈精准招商提供 “導航圖”。已有15家意向入駐表面處理產業園的企業按圖索驥,找到發展坐標。
同時,定期梳理發布產業鏈關鍵環節精准招商需求清單,前期已征集全市表面處理企業需求37項,吸引123家關聯企業積極參與。“引進一個、帶動一串、輻射一片” 的集群效應正逐步顯現,達成意向合作超40家。
多部門組成的服務專班化身“產業管家”,為企業提供從融資到用地的全生命周期服務﹔縱向貫通原材料供應、核心技術攻關、智能制造、物流倉儲等生產環節,橫向整合資本、人才、標准、數據等要素資源,促進企業間共享、鏈群間融合、區域間互補,實現產業需求 “無縫嫁接”。
以實體化運營的“永鏈薈” 工業館為載體,永州構建起連接供需、聚合要素的現代化產業服務平台:開展 “鏈上互訪”、組織線下供需會、建立動態需求清單…… 一系列舉措將產業協同認知轉化為 “信息互通、精准對接” 的雙向通道。
這種“聚鏈成勢” 的發展模式,正成為永州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為區域經濟注入持續涌動的創新活力。
以鏈為媒:政企同頻促產業升級
“不是不想歸,而是在等一條能讓產業扎根的‘鏈’!” 活動現場,鄧建勝的發言,道出了永州在外發展企業家的心聲。
當永州以“永鏈薈” 為橋梁貫通供需對接的上下游,以表面處理產業為起點,構建起綠色發展與產業升級的共生體系,歸巢的企業家們正將珠三角的技術積累轉化為家鄉產業鏈的升級動能。
“這次‘永鏈薈’讓我看清了家鄉的產業雄心,這是打通永州制造業‘任督二脈’的關鍵一招。”鄧建勝表示,公司正籌劃聯動廣東燈飾、五金等客戶資源,助力永州形成 “表面處理 - 精加工 - 成品制造” 的垂直產業鏈。“高標准建設的表面處理園區讓我們看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底氣,我們正認真籌劃將多年積累的表面處理經驗融入家鄉產業鏈發展。”
從祁陽到東莞,從表面處理到精密制造,以鏈為媒,既破解了傳統產業的環保困局,更打開了區域協同的發展空間—— 正如鄧建勝期待的 “聯動廣東燈飾、五金客戶資源”,永州正通過鏈的延伸,將湘南一隅的產業園區融入大灣區的發展脈絡。
“永州市(祁陽)表面處理產業園作為省級重點園區,從項目對接、到落地服務,處處體現著‘永州速度’和‘祁陽溫度’。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打造綠色、智能、高效的表面處理標杆企業為目標,推動意華股份產業集群在永州的高質量、新質化發展。” 意華股份有限公司永州區域負責人張中明的感受,折射出永州優越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潛力。
“永州創新推出‘永鏈薈’服務模式,就是要深化產業鏈協同,暢通鏈上企業供需對接路徑,推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全力構建具有永州辨識度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永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彭峰的話語擲地有聲。
政企同頻共振之下,發展成效實實在在:8家企業簽約入駐產業園,超1.5億元的年合作訂單不僅是當下的合作成果,更勾勒出未來產業集群騰飛的無限可能。
向新而行:釋放產業鏈協同效應
“永州以‘永鏈薈’為平台,搭建供需對接橋梁,整合產業資源,是對‘鏈式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 中化學南方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利生表示,中國化學南投公司將充分發揮央企技術、資金和資源優勢,以創新為筆、以實干為墨,助力永州打造表面處理產業新高地。
活動現場,“聚鏈成勢、向新而行”的主題標語 ,正是永州產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以 “鏈” 的思維聚合資源、以 “鏈” 的協同激發活力,讓產業之樹在時代沃土中根深葉茂。
“我們渴望歸來!”當更多企業家攜資帶技歸巢,當產業鏈的協同效應持續釋放,永州這片熱土必將書寫更多“鏈式反應”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黃玲玲、成丹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