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千噸起重機實現毫米級精度吊裝

山風獵獵,吊臂高聳入雲。
在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英達赤峰能瑞一期風電場, 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正穩穩托起一片長達百米、重達數百噸的風機葉輪,緩緩升起、精准對接至190米高空風塔,僅用數小時便完成了風機葉輪的整體吊裝。
這一個底盤長22.5米、寬3米的“龐然大物”,是中聯重科研發的全球最大噸位起重機,具備強悍的復合動力系統,10橋底盤宛如一艘“陸地戰艦”。
作為世界上首台可上路行駛的4000噸級起重設備,它打破了超大噸位設備只能“就地作業、分段轉運”的慣例,在結構上實現“上路合規、吊裝安全、運輸便捷”的多重突破。
“起重機領域過去長期由歐美企業主導,單台設備起重能力達到1200噸已被視為極限,但我們不信‘天花板’,從2008年開始研發千噸級起重機,如今已在超大噸位起重機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的躍遷。”中聯重科工程起重機分公司全球研發中心主任羅賢智告訴記者。
如今這台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國產自主研發,包括車橋、動力系統、傳動系統、液壓元器件、控制系統以及主臂、副臂、支腿等結構承載件。
“為適應風電、石化、核電等超大型工程吊裝需求,團隊通過構建多狀態運行工況模型,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極端作業條件,從而實現整機性能與安全性的最優平衡。” 羅賢智介紹,現在的高響應高精度控制技術,即使在風力擾動、持續單側日照、-40°~60°極度大溫差的復雜環境中,也能保持毫米級的精准作業,“這相當於將一根釣魚竿放大60倍,更像在200米外抖動102毫米級精度的‘畫筆’。”
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為此,團隊自研了“多三角形”自適應適配姿態的臂架結構和主動柔性控制系統,通過實時在線監測、數字反饋補償和高階控制算法,實現了“性能最優”、“閉環穩定”和“高空精控”的技術組合。在200米高空吊裝超百噸重的風電葉輪時,依然能平穩完成螺栓孔的毫米級對位安裝。
為了讓“龐然大物”具備強大驅動力和良好越野能力,企業為這台起重機設計了多動力耦合系統。兩台專用發動機分別驅動主橋和副橋,根據地形、負載變化動態調度,在山區工地或沙漠高溫工況下,它既能穩定前行,也能精准制動和快速爬坡,保証了極端條件下的安全與效率。
“我們不再只是‘造得出來’,而是‘用得上、跑得遠、吊得穩、轉得快’。” 羅賢智表示,4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不只是一個產品的成功,更是一套體系能力的驗証,從設計端到制造端、從實驗室到工地,每一個環節都在重塑行業標准。(付龍、匡瀅、林洛頫、宋美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