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市大祥區水稻選育與應用項目實現新突破

近日,邵陽市大祥區農業農村局傳來喜訊——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的“水稻優質廣適兩系不育系糧98S選育與應用”項目實現重大突破,為大祥區種業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項目成果達國內領先水平,為大祥區種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6月18日,湖南省農學會組織湖南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大學等權威單位的專家,對該項目進行科技成果評價。袁隆平院士早期科研團隊關鍵的核心人物、雜交水稻“野敗”發現者、湖南糧安科技首席科學家李必湖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教授,湖南農業大學陳光輝教授,湖南省農業農村廳青先國研究員,湖南大學劉選明教授,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陳彩艷研究員,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張世輝研究員,湖南省種子協會正高級農藝師易國良參加。
會上,湖南省農學會梁志懷研究員首先介紹了項目開展情況。隨后,湖南糧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農藝師王杰對“水稻優質廣適兩系不育系糧98S選育與應用”項目進行了匯報,詳細闡述了“糧98S”的選育過程、技術創新以及推廣應用等情況。
經評審,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省農科院黨委書記柏連陽教授及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成功解決了雜交水稻新型不育系及新組合高產、優質協同提升的難題,突破了不育系抗逆性與品質難以協同的技術瓶頸,實現了中籼優質雜交稻品種的重大突破,整體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悉,該項目自2010年啟動。針對不育系及其組合品質、抗性、適應性難以協調的技術難題,項目組通過聚合雙親的優勢性狀,定向聚合高產、優質、抗病基因,開展優質廣適兩系不育系選育、親本配組及配套制種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項目開展以來,共獲得了植物新品種權2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8件,軟件著作權7項,發表論文3篇。以不育系“糧98S”配組出的8個新品種已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11個新品種正在參加國、省區試和生產試驗,已審定品種中,5個品種米質達部標優質。在湖南、貴州、安徽等省累計推廣種植43.9萬公頃,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祥區農業農村局全程護航,助力項目收獲豐碩成果
“該局積極協助企業整合資源、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並邀請省內外種業專家開展專題指導,為項目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並定期組織技術團隊深入企業科研一線,與企業共同研討技術難題,提供最新科研成果和數據支持。”王杰表示,這一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大祥區農業農村局多年來的精心培育與大力支持,幫助企業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
多年來,大祥區農業農村局始終為項目的開展保駕護航。在項目科研資金方面,積極為企業爭取各級種業研發專項補貼和政策扶持,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同時,協助企業建設高標准的水稻科研試驗田,完善田間基礎設施,為科研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硬件保障。而在品種推廣環節,大祥區農業農村局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組織基層農技人員深入各地農村,開展新品種示范推廣活動。通過舉辦現場觀摩會、技術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向廣大農戶宣傳“糧98S”系列品種的優勢,加快了新品種的推廣應用步伐,讓好品種真正服務於農業生產。
“此次‘水稻優質廣適兩系不育系糧98S選育與應用’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為大祥區種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大祥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康鳳亮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積極踐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強化科技創新驅動,深化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有機融合。一方面,持續加大對種業科研創新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深度合作﹔另一方面,完善種業人才培養機制,通過組織專業培訓、人才引進等方式,為種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著力提升種業核心競爭力,為全區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注入更強勁的科技動能,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歐陽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