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江永:民族團結之花在湘桂邊陲美麗綻放

在湘桂邊陲,湖南省江永縣源口瑤族鄉這片203.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2.6萬各族群眾,其中少數民族佔比達80%。瑤族文化、農耕文化、古村文化在這裡交融共生。近年來,該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黨建領航、產業賦能、文化鑄魂、生態筑基“四維驅動”,走出了一條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之路,榮獲全國衛生鄉鎮等26項國家和省級榮譽。
黨建領航凝聚團結合力。鄉黨委將民族團結進步工作視為重要政治任務,構建“1+4+N”民族工作體系,通過理論武裝、網格治理等聯動機制,實現民族工作、資金、人才、問題優先解決,形成“黨委統籌、支部落實、黨員示范”的工作格局。近三年,開展民族政策專題學習宣講53場,黨員干部學習全覆蓋﹔實施“青藍工程”,少數民族干部佔比達85%,培養29名雙語干部,解決13個民族工作實際問題。同時,實施民生可感行動,爭取590萬元民族資金推進33個基建項目,完成衛生院、學校、水廠升級,實現村公路硬化率、自來水入戶率、公交通達率三個100%。此外,借助先進典型,開展80余場接地氣的宣傳活動,讓民族政策深入人心。
產業賦能激發發展動力。圍繞打造“全省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示范鄉”,源口瑤族鄉以產業為引擎,做好特色農業、文旅融合、鄉村振興三篇文章。在特色農業上,構建“四香產業”矩陣,創新聯農帶農模式,帶動800余人就業,年產值超3億元﹔文旅融合方面,實施10余個文旅項目,打造多個民族共融載體與旅游品牌,“耍春牛”等民俗活動吸引眾多游客﹔鄉村振興進程中,借鑒先進經驗,激發群眾熱情,發展鄉村小產業、小工廠,壯大村集體經濟,多個村獲省市級稱號。
文化鑄魂營造團結氣象。源口瑤族鄉實施“文化+”工程,推動文化多領域融合。爭取1000萬元專項資金實施11個重點項目,修復古建、收集文物、培育傳承人,舉辦特色文化展演獲主流媒體關注﹔在文明新風營造中,打造“好人文化”品牌,建設文明實踐站與農家書屋,文藝隊巡演40余場,多個村落獲特色稱號﹔在社會治理創新上,創新調解機制,建立聯防聯治機制,解決65起矛盾糾紛,獲評多項榮譽。
生態筑基繪就美麗畫卷。鄉黨委堅持生態優先,推行“三級林長+民間護林員”機制,森林覆蓋率達90.9%,源口水庫水質保持類標准,獲評“中國天然氧吧”。同時,布局康養產業,發展林下經濟,打造森林康養綜合體﹔實施人居環境改善五年行動,建成垃圾分類處理中心,改造衛生廁所,打造“微花園”“微菜園”,多個村落獲評全國、省級美麗鄉村、衛生鄉鎮稱號。
如今的源口瑤族鄉,民族團結之花絢麗綻放,各民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在這片土地上攜手同行,共同書寫著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篇章,描繪出一幅產業興、文化盛、生態美、百姓富的和諧畫卷。(田海忠 殷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