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深耕鄉土 “主播下鄉”賦能鄉村未來

【事】
“寶寶們,我身后這片茶園美不美?這是醴陵將軍山茶園,佔地兩百多畝,種植的都是醴陵白芽……”6月26日,頂著35℃的高溫,株洲知名自媒體達人“移姐”站在茶園裡對著鏡頭滔滔不絕。她四處尋找最佳角度,頭發已被汗水浸濕,一絲絲貼在額頭、鬢角處,時不時要抬手整理。
在她身后3米處,小紅書賬號“報報在株洲”主理人余俐芳則在拍攝近期很火的創意短視頻,配合夸張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力求呈現最佳效果。
小紅書賬號“報報在株洲”主理人余俐芳在拍攝近期很火的創意短視頻。全媒體記者/賴杰琦 攝
“移姐”是中國移動株洲分公司的一名員工,日常除了打理株洲移動官方賬號外,還在各短視頻平台經營著自己的個人賬號,深諳移動互聯網的流量密碼。余俐芳則是株洲日報社的一名員工,負責小紅書、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台的日常運營。當天,她們是以“主播下鄉團”成員的身份,參加2025年株洲市“主播下鄉”首場助農推廣活動。與她們一同參加的,還有“舒凡.老照片”“航拍株洲”“故事株洲”等另外18名本地自媒體達人。
自媒體達人“移姐”在醴陵將軍山白芽茶園基地拍攝視頻。全媒體記者/賴杰琦 攝
本次“主播下鄉”是株洲市圍繞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並結合株洲實際情況,策劃推出的“主播下鄉、中醫進村、農技入戶”系列主題活動之一,主要聚焦“公益培訓、助農推廣、文旅推薦”三大板塊。其中,公益培訓是指組織資深媒體人、直播達人,指導村民拍攝短視頻、運營直播賬號,幫助培養電商和新媒體人才﹔助農推廣是指組織自媒體達人、網紅、主播到鄉鎮、村,通過拍攝短視頻、開展直播宣傳,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推廣,帶動農產品銷售﹔文旅推薦是指邀請自媒體達人、網紅、主播對鄉村的旅游景點、度假區進行推薦,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我們正在探索培育鎮域電商平台,重點是打造‘楓林好物’農產IP。”醴陵市楓林鎮黨委書記余志勇表示,這項工作的推進需要多方支持,“主播下鄉團”的到來恰如一支“催化劑”,將為該鎮電商發展注入新動能。
據活動主辦方介紹,“主播下鄉”活動將覆蓋全市9個縣市區,計劃全年舉辦10場。后續將陸續走進炎陵、茶陵、攸縣等地,持續以數字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主播下鄉”團成員在艾草加工基地拍攝視頻。全媒體記者/賴杰琦 攝
【釋】
烈日下,醴陵茶園裡“移姐”汗濕的鬢發與專注的眼神,成為株洲“主播下鄉團”助農的生動縮影。20位本土自媒體達人深入鄉野,以鏡頭為犁,在數字田野上奮力開墾。這絕非簡單流量造勢,而是技術賦能鄉村的深刻實踐。
鄉村振興,培育內生動力是關鍵。20位網紅、主播攜傳播技能深入鄉鎮,其價值遠超單場直播。通過“公益培訓”,他們將短視頻創作與賬號運營之道傳授給村民,孵化本土數字人才。這種“授人以漁”,讓農民掌握“新農具”,變輸血為造血,為農產品出村、文旅引流筑牢根基。
流量撬動關注僅是起點。成敗關鍵在於:系統性培訓能否真正提升鄉村數字應用能力﹔助農推廣與文旅推薦能否精准對接市場,轉化為實際效益﹔更在於此模式能否在炎陵、茶陵等后續活動中持續優化,形成可復制的株洲經驗。
當直播化身新農具,“主播下鄉”詮釋著“數字鄉村”的深刻內涵。期待數字力量如涓涓細流,浸潤鄉土,在田野澆灌出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新氣象,孕育出鄉村振興的蓬勃生機。(賴杰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