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安:貫通“查改治” 筑牢監督網

“村集體借貸的資金已經規范納入村賬……”近日,東安縣紀委監委對大廟口鎮灣裡村“三資”管理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時,鎮紀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是該縣紀委貫通運用“查改治”全鏈條機制,推動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生動縮影。
近年來,東安縣紀委監委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探索構建“精准發現問題、深化聯動整改、推動系統治理”的閉環工作體系,將“查”的震懾、“改”的實效、“治”的深化有機融合,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和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提供了堅強保障。
發現問題、找准病灶是貫通“查改治”的起點。東安縣紀委堅持問題導向,多措並舉提升“查”的精度與深度,通過設立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的意見和訴求,並且建立了問題線索分析研判機制,定期召開問題線索分析研判會議,精准篩選出有價值的線索,去年以來,全縣共排查問題線索1022件,立案817件。
發現問題不是終點,推動真改實改才是關鍵。東安縣紀委著力破解整改“打折扣”“搞變通”難題,構建起協同聯動的整改責任落實體系。縣紀委監委壓實相關職能部門責任,建立“一月一會商”制度,開展駐點監督、跟進監督。在“瀟湘安居”行動中,推動辦理不動產權証3568本,促成“保交樓”交房2367套,村民建房測繪費下降33%,惠及群眾2萬余名。
深化源頭治理,堵塞監管漏洞,才是終章。該縣紀委監委推動職能部門建立健全維護群眾利益長效機制,針對鄉村振興領域案件暴露的突出問題,制發紀檢監察建議書4份,督促建章立制6項,推動出台《東安縣農村小微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將小微項目實施權下放到村,激發村民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通過貫通“查改治”,清風正氣日益充盈,在強有力的監督執紀和系統治理下,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得到糾治,群眾的滿意度和獲得感不斷提升,開展群眾滿意度動態評估,全縣涉紀類信訪舉報同比下降47.1%。(唐銀芳 蔣楊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