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長沙縣:物流行業迎檢頻次將減七成

長沙縣為企業減負增效動真格,推動涉企檢查從多頭重復向綜合高效轉型
物流行業迎檢頻次將減七成
“過去迎檢,幾個部門輪著來,現在一次聯合檢查就搞定了,省時省力!”提及過往,長沙縣晟象智慧物流園負責人舒佳明直言壓力不小,可如今情況已大不同。企業負責人臉上的笑容背后,是長沙縣堅決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嚴格規范涉企行政檢查的意見》要求,向企業負擔“亮劍”、向監管效能“聚力”的生動實踐。
2025年初,長沙縣被確定為湖南省“掃碼入企”監管唯一縣市區試點后,聚焦監管體量大、檢查頻次高的物流行業“痛點”,率先打響規范涉企行政檢查改革攻堅戰,以“理順機制、規范流程、提升實效”為核心,系統發力。預計2025年,全縣物流行業涉企檢查頻次將比2024年的3890家次驟降70%以上。企業迎檢負擔顯著降低,為優化營商環境注入強勁動能。
破壁壘,一張清單“定規矩”
“解決‘誰來查’‘查什麼’‘怎麼查’的問題,是改革破局的關鍵。”長沙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一張清單成為破冰之舉。長沙縣對標國家和省級要求,聯合交通、消防、應急管理等8個部門,三輪梳理、兩輪論証,將原有分散的檢查事項逐一“過篩”,最終“瘦身”為23項標准化、透明化的行政檢查事項清單,並編制出台《長沙縣物流行業涉企行政檢查實施方案》,明確了29家檢查主體和94家試點企業。
更規范、可量化的操作指南同步落地。首創的《涉企行政執法檢查流程圖》,清晰規范了從計劃制定、通知下發、亮証掃碼、現場檢查到結果反饋等12個關鍵環節﹔“拆解”23項檢查內容形成的《檢查項目指南》,細化出46條量化指標,實行星級評定,讓檢查行為剛性約束、全程留痕。
“綜合查一次”,精准分類“提效能”
破解“檢查擾企”,既要“減頻次”,更要“優方式”。長沙縣創新推出“綜合查一次+分類監管”新模式,打出監管增效“組合拳”。
企業分類是精准監管的前提。長沙縣首創涵蓋企業規模、安全生產、合規運營等10項指標的分級評判標准,將94家試點企業精准劃分為A(優)、B(良)、C(一般)三類。
“綜合查一次”成為新常態。長沙縣全面推行年度“綜合查一次”計劃,由縣級部門或屬地鎮街統籌牽頭,採取“1個牽頭單位+N個職能部門”聯合檢查模式。檢查隊伍如同“綜合體檢隊”,對企業安全生產、消防應急、合規運營等多方面進行一次性“把脈問診”。檢查頻次嚴格挂鉤企業等級:A類企業1次/年,B類企業1∼2次/年,C類企業2次/年,最大限度減少重復檢查、多頭檢查。
閉環管理,企業有感“增實效”
企業負擔切實減輕是“最大獲得感”。“過去疲於應付,現在輕裝前行”,舒佳明道出了許多企業負責人的心聲。數據為証:通過“綜合查一次”有效整合監管資源,預計全年物流企業迎檢頻次降七成,企業時間成本、溝通成本大幅縮減。
監管效能不降反升是改革“真功夫”。在“做減法”的同時,長沙縣著力在“強管理”上做加法。建立統一的“排查—交辦—整改—反饋”全鏈條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問題查得清、改得了、有回音。改革啟動以來,已開展聯合檢查11次,覆蓋企業11家,排查隱患67條,其中42條已整改到位,5條移交執法處理,20條正動態跟蹤督辦。依托“掃碼入企”數字化平台歸集數據形成的企業“動態畫像”,讓監管更加智能——對信用好、風險低的A類企業切實做到“無事不擾”,對B、C類企業則實施更具針對性的“靶向”指導和風險防控。
越來越多的企業家感受到檢查的“溫度”:“現在的檢查更像是一場‘專家會診’,不只是挑毛病,更是幫我們系統查找風險、精准指導整改,很貼心、很解渴。”多位企業負責人表達了相似感受。
“這項改革成功推動涉企行政檢查實現了質的轉變,從‘多頭分散、重復低效’邁向‘集約規范、精准高效’。”長沙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總結道,“不僅顯著減輕了企業負擔,更提升了政府監管服務的效能,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注入了強勁動力。”
改革的腳步不會停歇。以物流行業試點為起點,長沙縣正加緊梳理總結,深化試點經驗,計劃逐步將“綜合查一次”、分類監管等成熟做法向更多行業領域推廣復制,努力形成一套可借鑒、可推廣的“星沙經驗”。(劉洋 李依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