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職院三下鄉重走長征故道,激活紅色基因時代動能

![]() |
現場。劉陽攝 |
在賡續紅色血脈、凝聚奮進力量的時代號召下,7月2日,三一職院“三川星火”志願服務團響應湖南省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號召,於張家界永定區橋頭鄉開展“重走長征故道,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實踐活動。
活動通過沉浸式教育、學術研討與校地聯動等形式,推動紅色文化從歷史記憶轉化為時代精神動能,吸引了老黨員、群眾代表及黨史專家等廣泛參與,展現了湖南高校學子在三下鄉活動中的責任與擔當。
沉浸式課堂:觸摸歷史細節,感悟初心使命
三一職院“三下鄉”師生團隊與永定區離退休老干部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他們徒步前往楊家灣賀龍部隊舊址,在斑駁的夯土牆標語、古朴的鏽蝕馬燈等文物前,紅軍后代高正順老師生動講述“母女救紅軍”“紅軍大破連環寨”等故事。這些故事將長征精神具象為可感可觸的歷史細節,讓在場的黨員干部深受觸動。
大家紛紛表示,這種“行走的黨課”如同一場精神洗禮,讓“人民至上”的信念更加深入人心,也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湖南這片紅色土地上蘊含的深厚革命情懷。
學術賦能:打造紅色文化傳承新陣地
活動期間,紀念紅二方面軍長征90周年《賀龍在延安》主題圖片展籌備會議、盧冬生將軍革命事跡陳列室籌備會議在橋頭村黨群服務中心召開。湖南省委黨史研究院二級巡視員彭崗、永定區委黨史辦主任趙宗山等專家,與紅軍后代、基層干部及“三下鄉”師生團隊齊聚一堂,共商建設方案。
眾人提出以“史料實証+藝術再現+數字展陳”的創新方式,打造綜合性紅色教育基地,旨在將當地豐富的紅色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為湖南省大學生三下鄉活動提供更堅實的紅色文化教育陣地。
立體化實踐:校地共建激發紅色活力
團隊創新採用“實地研學+理論研討+陣地建設”模式,不僅深入開展長征故道研學活動,還積極參與鄉村志願服務,實現了紅色教育與鄉村振興雙融共促,這也是湖南省大學生三下鄉活動服務鄉村、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體現。校團委老師向良麒表示,未來將通過紅色宣講、陳列室建設、史料圖片展覽等舉措,進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讓紅色基因在新時代綻放更加耀眼的光彩,助力鄉村文化振興與人才培養。
此次實踐活動是三一職院“153186+”黨建思政工程的重要一環。三一職院將以此為契機,深化校地合作創新模式,構建以紅色為底色的“三全育人”體系,培育大批德技並修的高素質人才,為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提供職教樣板,也為湖南省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增添一抹亮麗的紅色風採。(周潔、向良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