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讀《毛選》的四大理由

近年來,一股年輕人讀《毛選》的潮流正在悄然興起,《毛選》在大學圖書館和線上銷售平台逐漸成為熱門書。烽火激燃的革命歲月早已遠去,《毛選》卻在當下中國最具青春活力的一群人中再度“翻紅”,充分說明這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典著作,有著穿越時空的永恆價值。其所蘊含的思想偉力、藝術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帶給當下年輕人舍我其誰的時代擔當、充沛的樂觀主義精神、腳踏實地的奮斗力量以及認識復雜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智能。同學們讀書的方法和收獲不盡相同,就讓我們一起探索,找到打開經典的鑰匙,開啟有益的思想之旅。
它是一部宏大又精微的歷史書。說它宏大,是因為公開發行的四卷《毛選》,收錄了從建黨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同志的主要著作,這些工作報告、講演、指示、通報、評論、聲明及專門論文等都是“合為時而著”,洋洋百萬字的文章涵蓋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各歷史時期的國際國內局勢、黨的建設和軍隊建設、戰爭的動向和形勢、階級斗爭、農村工作等方面,它們本身就是客觀真實的第一手史料,是那段崢嶸歲月、恢宏歷史的記錄和縮影。說它精微,是因為我們在課本中所學到的歷史,不過是時間序列上關於若干歷史事件的寥寥數語,而《毛選》中的文章則有著詳盡的生動的對歷史實際的描述、分析、總結和評價,不僅可以幫助我們還原客觀史實,更重要的是引導我們對那段堅苦卓絕的革命歷程做深入的思考和認識,因此是當代大學生了解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不可多得的讀物。
比如,一九二七年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上講到,“這個攻擊的形勢,簡直是急風暴雨,順之者存,違之者滅。其結果,把幾千年的封建地主的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地主的體面威風,掃地以盡。”“反對農會的土豪劣紳的家裡,一群人擁進去,殺豬出谷。土豪劣紳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也可以踏上去滾一滾。動不動捉人戴高帽子游鄉……”這些鮮活的場景描述,使得土地革命前期,如拍天巨浪般此起彼伏的農民運動躍然於讀者眼前,這樣強烈的閱讀“代入感”非為一般歷史教材所能提供。一九二八年的《井岡山的斗爭》中講到,“這樣冷了,很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從軍長到伙夫……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麼人。”“同樣一個兵,昨天在敵軍不勇敢,今天在紅軍很勇敢,就是民主主義的影響。紅軍像一個火爐,俘虜兵過來馬上就融化了。”“連有支部,班有小組。紅軍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通過這樣的總結,我們更具象地認識到紅軍在井岡山時期的艱苦處境,更重要的是認識到,毛澤東在此時期領導“三灣改編”,確立黨對軍隊領導權和建立軍隊民主制度的重大意義及其被實踐所証明的極大成功性。一九四五年的《中共中央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中講到,“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取得政治上的主動地位,不能取得國際輿論和國內中間派的同情,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在我黨採取上述步驟后,如果國民黨還要發動內戰,它就在全國全世界面前輸了理,我黨就有理由採取自衛戰爭,擊破其進攻。”這些精辟論述,使人穿透迷霧,更深刻地體會到“重慶談判”中,毛澤東“彌天大勇”背后所具有的,高瞻遠矚的謀劃考量和從容無畏的膽略智慧。
它是一部深刻又現實的哲學書。嚴格意義上講,《毛選》當然不是純粹的哲學書籍,但它卻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結晶,是他畢生所學的總結。在《實踐論》《矛盾論》兩篇哲學專論中,他把最深奧的哲學原理掰開揉碎,用最朴實的語言講給我們聽。而貫穿於解決革命道路上黨的領導、隊伍建設、戰略和戰術、統一戰線、土地改革、群眾工作等具體問題中,體現在其他若干篇章裡的認識論和方法論,無不蘊藏著耐人尋味的真理和哲思。
一九三八年著名的《論持久戰》中講到,“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我們承認戰爭現象是較之任何別的社會現象更難捉摸,更少確實性,即更帶所謂‘蓋然性’,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同年的《戰爭和戰略問題》中講到,“我們是戰爭消滅論者,我們是不要戰爭的﹔但是只能經過戰爭去消滅戰爭,不要槍杆子必須拿起槍杆子。”對於戰爭現象,這樣深刻的思維,這樣鞭辟入裡的論述,豈非最好的辯証法?對我們認識世界,看待問題豈非最好的啟迪?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槍杆子裡面出政權。”“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我們的任務是消滅封建制度,消滅地主之為階級,而不是消滅地主個人。”“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事情有大道理,有小道理,一切小道理都歸大道理管著。”“但是不論何時,又團結,又斗爭,以斗爭之手段,達團結之目的。”《毛選》中此類看似平常的語言,卻蘊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辯証法和認識論,是對年輕人最現實和珍貴的哲學教義。
它是一部最實用的寫作教材。毛澤東扎實的古文功底和高超的語言藝術在其詩詞作品已有淋漓盡致的體現。《毛選》中的絕大部分篇章,是極其朴實、群眾化的,但又極其精辟,富有感召力的。可以說,這位語言大師在百萬文字中為我們呈現了“教科書式”的寫作范式。從立論要旨來講,無不緊貼時局時事,服務於實際工作﹔從文章結構講,無不層次明了,邏輯清晰﹔從說理方法講,無不循循善誘、通俗易懂﹔從語言風格講,時而幽默打趣,時而情懷飽滿,時而從容冷靜,時而如俠客行劍的從容鏗鏘,又如流水斷崖般恢宏磅礡,極富變化、極具魅力。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這段結束語,對中國革命當時雖然弱小卻蘊含無限生命力的描寫是多麼貼切,多麼美好而令人向往呢。而這樣經典的描述和語言在《毛選》當中比比皆是。
“調查就像‘十月懷胎’,解決問題就像‘一朝分娩’。”“馬克思主義者不是算命先生。”“隻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我們共產黨人應該經風雨、見世面。”“世上絕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世界上隻有貓和貓做朋友的事,沒有貓和老鼠做朋友的事。”“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同志們,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類通俗的而精辟的論斷,至今仍為人們所反復引用並不斷証明著。至於《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更是論文寫作的典范,值得大學生們反復揣摩體會。
它是一部最好的勵志讀物。《毛選》中的篇章生動記錄了中國革命史的曲折進程,從“大革命”失敗后的“十年內戰的血海”到日本侵華“深重的民族危機”再到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反動派背信棄義”,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革命的過程中,克服了難以估量的巨大困難,付出了難以計數的慘痛犧牲,而革命最終能走向勝利的重要原因就在於,“中國共產黨,它領導的機關,它的干部,它的黨員,是不怕任何艱難困苦的。”對於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一部最好的“成功學”和勵志書。
當代大學生生逢偉大時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世界,擔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然而在成長和奮斗的過程中,有升學的壓力、有就業的困難、有情感的挫折、有“內卷”的困惑,每當你們因為這些困難而沮喪,因為一時失意而“佛系”或“躺平”的時候,不妨看一看《毛選》給出了怎樣的答案。
當幼小的紅軍在井岡山數次遭敵人“會剿”而危機四伏時,有人生出“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毛澤東給出了那句擲地有聲的響亮回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當日寇蹂躪山河,“亡國論”“速勝論”叫囂塵上,毛澤東堅定地指出,“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后勝利是中國的。”“犧牲雖大,時間雖長,但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經鮮明地擺在我們前面。”當抗戰勝利,美國扶持國民黨反動政府再次發動內戰,欲變中國為殖民地的時候,毛澤東在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的面前充滿豪氣地向全世界宣布,“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同時指出,“我們所依靠的不過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歷史最后將証明,這小米加步槍比蔣介石的飛機加坦克還要強些。”正是這樣大無畏的革命勇氣和堅定從容的必勝信念支撐著中國共產黨人一路“升級打怪”,將曾經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引向從此崛起的光明道路。
“我們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向困難作斗爭。世界上沒有直路,要准備走曲折的路,不要貪便宜。”許多網民喜歡稱毛澤東為“教員”,因為他是得到人們認同的親切的導師。時代的年輕人,讓我們一起打開《毛選》,在其中找到那由內而外、蓬勃向上的精氣神,那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一切困難所壓倒的勇敢和樂觀,和那為人民服務、為民族奮斗而至死不渝的情懷。相信在這個嶄新的時代,你們定能將革命先輩的智慧化為己用。
(作者蔣夏冰 永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