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縣競逐影視文創賽道 出品電影斬獲國際獎項

近日,2025第二屆“金童獎”澳門國際兒童電影節暨首屆中國(澳門)國際動畫電影節傳來喜訊,由湖南萬一文化有限公司、湖南宏源文化有限公司、湖南芒果影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的兒童勵志電影《踢出個未來》斬獲“優秀影片獎”,成為本屆電影節中一道亮眼的 “湘味” 風景線。
《踢出個未來》的獲獎,讓湖南校園足球的勵志故事成功登上國際舞台,成為展現中國青少年精神風貌的生動載體。據悉,電影主要出品方和制片方均為長沙縣企業,主創團隊同樣來自長沙縣。
從“力量之都”的智造標簽,到打造出影視文創全鏈條產業集群、擔當起“星沙出品”“星沙制作”新角色,近年來,長沙縣積極引導、服務企業布局影視文創領域,銜接創新鏈和產業鏈,譜寫出新時代影視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星沙篇章。
以文塑影 湖湘文化“潮”向全球
作為國內首部以湖南校園足球為背景的輕喜劇兒童勵志電影,《踢出個未來》改編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第五完全小學足球隊(石門五小)多次斬獲全國冠軍的真實事跡。影片講述了王小奔、邱飛宇等熱愛足球的少年,在資源匱乏的條件下,與退伍軍人出身的落聘教練趙昂相遇,眾人在不被看好的困境中攜手拼搏,最終奪得全國冠軍的熱血故事。
“大山裡的孩子踢足球,能奪冠靠的是敢沖、敢闖、吃得苦霸得蠻的拼搏精神,這也是湖湘精神的當代表達!”湖南萬一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電影總制片人萬星介紹,“拍這部電影時,我也曾幾度想放棄,但當我親眼見証著球隊一路拼到全國冠軍,他們的‘野性’讓我也深受鼓舞。”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長沙縣路口鎮人,萬星始終堅持將湖湘精神注入光影藝術,用新的語言、新媒體藝術講好湖湘故事,更多、更大范圍地展示湖湘文化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的美。據了解,《踢出個未來》計劃進一步翻譯為多種語言在全球10余個國家發行。
“如今,一大批題材同質化嚴重的電影,讓不少觀眾因審美疲勞喪失了觀影的樂趣,如何找到優質題材成了一大難題。”在萬星看來,答案其實就藏在腳下——長沙縣紅色資源豐富密集、工業傳統底蘊深厚、創新基因生生不息,先后涌現出黃興、楊開慧、田漢等一大批革命先驅和仁人志士。
“作為當代電影人,我認為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去進一步挖掘本土歷史人物故事,為家鄉出一份力。”萬星堅定地說。目前,企業正在籌備拍攝國內首部AI紅色短劇,將以長沙縣紅色資源為素材,預計投資超千萬元。
產業融合 上下游協同發展
一直以來,長沙縣高度重視視頻文創產業發展,將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重點布局。目前,全縣已形成涵蓋影視場景搭建、制作、拍攝、剪輯、人才培養等全鏈條的發展路徑。
實景基地是影視產業發展的“剛需”。走進長龍街道的熊貓片場,3500平方米的工業廠區裡,醫院、別墅、辦公等現代生活場景一應俱全,能夠滿足劇組各類場景需求。
“短劇講究快節奏、低成本,實景搭建的場景無疑是最佳選擇。”熊貓片場創始人李偉東說,“長沙短劇拍攝市場前景廣闊,我們希望以熊貓片場為起點,吸引更多劇組和人才,共同推動這一新興領域的蓬勃發展。”2024年,片場接待了300余個劇組拍攝。
如今,憑借豐富的場景和日益完善迅猛成長的影視基地,長沙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和影視創作者“落戶”。
今年5月,“薈聚湘龍·共建長沙文化影視新地標”來悅文化影視基地入駐企業簽約儀式在長沙縣湘龍街道舉行。活動現場,稚虎(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湖南豎店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四大企業正式簽約,入駐來悅文化影視基地。
“我們首創‘街道即片場’的運營模式——通過不間斷的短劇攝制、演繹直播、藝人海選,將傳統商業空間轉化為沉浸式影視主題新消費場景。”來悅文化影視基地項目運營方湖南芒果創客大數據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何姜燕介紹,基地將通過“演繹直播+短劇基地+新媒體教培”的深度融合新模式,創立長沙城北、環馬欄山產業帶最具產業價值的影視文化產業發展新高地。
競逐影視文創賽道,長沙縣已經起跑,如何從跟跑到並跑再到領跑?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是關鍵之舉。
在湘龍街道湘龍文創園的湖南天合智造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合智造),“影視”二字一頭連著城,另一頭連著校。2024年,天合智造借力高校合作模式開疆拓土,與20余所本科院校開啟聯合辦學。
“影視人才是未來影視文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多維度的影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影視人才集聚地。”天合智造董事長毛有權介紹,當前,企業已形成“內容制作+人才培養+技術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採用院校合作與實訓基地雙模式,打造屬於中國影視行業的“黃埔軍校”。
政策護航 打造企業發展“沃土”
一流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最好的“梧桐樹”和“吸金石”。在長沙縣,每一個項目、每一家企業成功落地的背后,都凝聚著“保姆式”的優質服務。
“在整個洽談和簽約過程中,街道工作人員多次同企業開展對接,將政府對影視文創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進行了詳細講解。”今年5月剛入駐來悅文化影視基地的長沙沖擊播傳媒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劉杏林坦言,從5月份確定入駐意向,到當月啟動裝修、投入運營,節奏之快令劉杏林感慨:“街道展現出的‘想在前、做在先’的誠意是我們下定決心的關鍵。”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從場地協調、証照辦理,到正式入駐、裝修審批等環節,長沙縣急企業之所急,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種“設身處地為企業著想”的服務精神,讓企業深感“被重視”“被認可”。
“我們目前有400多名員工,許多骨干來自全國各地,子女就近入學一直是個難題。”墨天(湖南)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理介紹,企業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人才“引進來”與“留得住”的雙重挑戰。
從走訪調研中了解到這一訴求后,長沙縣迅速化身“服務專員”,梳理轄區學位資源,制定“一企一策”解決方案,成功幫助多名該企業員工子女解決就近入學問題。
“企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政府的貼心服務和大力支持,我們選擇星沙,扎根星沙,看中的就是這裡良好的營商環境。”袁理感慨,“有了好環境,企業一門心思謀發展。我們目前正全力以赴拍攝總台央視《城市風華錄》《贏在AI+》等6個項目,同時還有15個項目已經完成簽約,預計今年營業收入可達1.4億元。”
在優越的營商環境吸引下,長沙縣影視企業不斷擴大“朋友圈”,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初步形成。透過熒幕上“躍動”的光影,不僅折射出長沙縣構筑影視文創鏈的“加速度”,也描繪出影視文創產業發展的嶄新未來。(鄔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