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人民日報看湖南

湖南強化金融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

優化金融服務  增添發展動力

本報記者  申智林
2025年07月23日11: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從岳麓山下的科創實驗室到洞庭湖畔的綠色電站,從田間地頭的普惠服務到跨境貿易的數字橋梁,湖南金融業以“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為工作主線,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為湖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動力。

  5月1日,《湖南省促進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正式施行,強化了金融對湖南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持作用。

  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湖南金融機構打造自主品牌,完善供應鏈金融體系,依托真實貿易背景,基於應收賬款、存貨等動產,推出的“融信通”“融易通”等類信用貸款產品,受到科技型企業歡迎。依托“湘銀e鏈”等平台實現智能化自動審批,企業足不出戶就能獲得金融服務,資金自動入賬。

  位於長沙市的湖南攬月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正處於產銷兩旺的好時期。這家發展勢頭良好的企業,曾因為資金問題,6年搬了5次家。2023年初,攬月機電打算擴充產能。但企業缺乏抵押物,難以通過傳統信貸方式獲得大額貸款。中國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在對科創企業的走訪中了解到該企業困境,僅用兩周時間,就為企業核定4700萬元信用貸款。后來,建行湖南省分行又加急審批2.47億元授信,助其實現關鍵零部件研發攻關。目前,攬月機電在衛星反作用飛輪領域穩步發展。

  湖南積極推動普惠金融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湖南省普惠小微貸款縣域金融服務站覆蓋率已超90%,惠及超13萬戶小微企業。

  生態農庄、露營基地、親子樂園……長沙市長沙縣銀龍村有著豐富的旅游業態。3年前,銀龍村計劃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但村集體經濟缺乏啟動資金。湖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的“金融村官”走村入戶,上門開展服務,幫助村裡順利拿到首筆400萬元村集體經濟貸款。銀龍村年旅游人次從2020年的1.3萬人次躍升至2024年的40萬人次。

  高標准農田連散成片,清水在溝渠裡汩汩流淌,在益陽市南縣,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提檔升級。2023年,南縣百順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承接了5萬畝農田改造項目,但因資金不足,項目進展緩慢。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了解情況后,為企業提供了2億元“高標准農田建設貸”。貸款解決了資金難題,項目得以迅速推進。原來零散分布的低產田塊已變成高產示范田,畝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00公斤左右。

  不隻支持經濟發展,湖南金融機構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傳遞民生溫度。

  交通銀行湖南省分行以“互聯網+”思維推進高效就醫付費“一件事”。在交通銀行湘西分行支持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開通微信醫保移動支付功能。上線微信端醫保移動支付后,群眾通過手機即可輕鬆完成醫保統籌基金報銷、個人賬戶和自費項目的一鍵結算。

  湖南還持續推動養老金融產品創新,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對健康產業、養老產業、銀發經濟的金融支持﹔同時,湖南各金融機構將更好服務老年群體和特殊群體作為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通過線上線下適老化改造等,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與便利性,彰顯金融服務的人文關懷。

  “未來,湖南金融將繼續以‘闖’的精神、‘創’的智慧,貢獻更強勁的金融力量。”湖南省委金融辦副主任羅棟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3日 10 版)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