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化國際陸港按下“快進鍵” 長沙海關發布十項措施支持高質量發展

![]() |
長沙海關發布現場。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攝 |
人民網長沙7月23日電 (記者林洛頫)7月22日,長沙海關正式發布《關於促進懷化國際陸港高質量發展的十項措施》,為懷化加快建設面向東盟的貨運集結中心、全面融入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懷化是西部陸海新通道“13+2”省際協商合作機制成員之一,也是湖南唯一面向東盟的貨運集結中心,這讓懷化國際陸港迎來發展“加速度”,今年上半年,該港開行國際班列601列,同比增長31%,其中中老班列165列,位居中部第一。
伴隨運輸效率持續提升,老撾至懷化進口水果運輸全程壓縮至3天以內。數據顯示,上半年懷化通過冷鏈運輸方式進口果蔬816標箱、金額達3778萬元,產自東南亞的榴蓮、龍眼、香蕉等水果快速進入湖南市場,極大豐富了省內消費者的選擇。
為更好服務這一開放“橋頭堡”的建設,長沙海關推出《關於促進懷化國際陸港高質量發展的十項措施》,圍繞機制協同、平台能級、通關便利、產業支撐等方面精准發力。
一是機制協同更緊密。長沙海關將充分發揮“區域海關共同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機制”等作用,鞏固與通道沿線海關的協同合作,推動鐵路、公路、水運等多式聯運發展,為中老、中越及鐵海聯運班列高效運行提供保障。
二是提升平台能級。支持懷化國際陸港納入國家“十五五”口岸開放規劃,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平台申建,支持懷化推進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等開放平台申建工作,並對懷化多式聯運中心海關監管作業場所、進口保稅倉和出口監管倉等關鍵設施建設提供專業指導和支持。
三是優化通關環境。支持懷化融入“數字西部陸海新通道”,全方位建設“智慧陸港”,提升智能化、智慧化監管水平。進一步優化“鐵路快通”模式,推廣“直裝直提”、“區港聯動”等改革,支持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貨物通過跨境班列出口。
四是強化產業集聚支撐。支持臨港產業開放發展,服務保障大宗商品及高新技術貨物等產品進口,支持有序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鼓勵當地特色優勢產品及中間品拓展國際市場。聚焦東盟、RCEP國際市場及進出口貨物流向、流量、流效,做好產業鏈供應鏈分析研究,助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懷化國際陸港的物流功能日益凸顯。上半年,該港口通過班列進口木薯澱粉突破4萬噸,持續推動本地特色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長沙海關還提出將加強文創類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助力“非遺出海”,為更多本地品牌拓展海外市場保駕護航。
隨著新一輪政策支持落地實施,懷化國際陸港有望在“引進來、走出去”的國際物流通道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湖南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深度對接RCEP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