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社會

湖南錫礦山綜合治理結碩果 兩項目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優秀案例

2025年07月23日14:3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昔日不毛地,今朝網紅點。連續25年不曾鬆懈的綜合治理,讓湖南婁底錫礦山變得山蔥蔥、水碧碧、花香香起來。

  據婁底冷水江市政府有關人員21日介紹,國家近年先后投入22億元,對錫礦山地區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項目110個,還山以青綠,還水以秀美,還土壤以安全,還空氣以清新。其山水田林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分別於2021年10月、2025年5月入選聯合國生態修復優秀案例,“走紅”國際舞台。

  這個因銻礦開採冶煉落下污染“病根”127年的116平方公裡區域,生態環境終於出現了根本性好轉、歷史性跨越。如今的錫礦山,春有百花秋見月,夏賞鳴蟬冬聽雪,水清石出魚可數,徑曲人游相呼多。抖音昵稱為“錫礦山進哥哥”的礦三代,前年偶見樹上一窩鳥蛋,支起攝像設備記錄頑強生命誕生,次日看到鏡頭裡蛇吞蛋一幕時,激動得淚眼婆娑,“這說明生物鏈恢復了,是咱礦山人的大喜事”。

  有史料記載,錫礦山銻被發現於明末、盛採始於清末,以儲量之大、產量之多、質量之優坐享“世界銻都”美譽。但盛名之下,認識局限、採冶粗放、技術欠缺,導致礦井密似蜂巢、廢渣高於壘土、廢水直下溝河、廢氣籠漫山頭,整個山體似禿頭,給環境造成極大威脅,對資江、湘江甚至長江干流造成影響。

  治理錫礦山,對人民和歷史負責。積累經驗后,國家、湖南分別於2000年、2013年把錫礦山列入全國38個重金屬環境污染治理范圍、湘江流域保護5大重點區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環境治理更加重視,湖南省委、省政府把湘江流域保護升級為“一號工程”。

  乘著政策東風,婁底、冷水江兩級黨委政府大規模實施礦業整合、治污攻堅、生態修復、植樹復綠,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單位、專業企業共同解決治渣、治水、治氣、治土、治林等方面“卡脖子”技術難題,協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網紅景點打造、旅游線路開發、產業轉型發展,變廢為景、變景為財,最大程度惠及礦區6.3萬居民。尤其是攻克砷鹼渣無害化處置世界級難題,在世界治污史上寫下了精彩一筆。

  百年污染源正在萎縮,群眾精氣神日益看漲。通過治理,錫礦山已實現污水達標排放,植被覆蓋率增至85%,動植物種類增加40%,做到開門見景、四季有景,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億元,帶動888戶回遷居民吃上了“旅游飯”。(李向紅 吳盛強 譚小斌)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