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2025人形機器人制造技術論壇聚焦“卡脖子”難題 精密加工迎新突破

2025年07月26日09:52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長沙7月26日電 (記者林洛頫)“人形機器人、新能源、半導體、汽車零部件、通用機械等制造業產品都離不開精密刀具提供加工,隨著中國制造業向智能化、個性化和可持續性方向發展,給精密刀具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機會。”7月24日,華銳精密董事長肖旭凱對記者介紹道。

7月23—25日,2025人形機器人先進制造技術論壇在株洲召開。包括宇樹科技、天鏈機器人等全國各地人形機器人本體生產企業及人形機器人關節模組、精密絲杠、諧波減速器、靈巧手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圍繞“精密制造·關節革命”主題進行探討。

大家通過主題報告、案例分享的形式,共同探索破解高精度減速器等運動部件、仿生結構件等關鍵部件的“卡脖子”加工難題,推動我國制造業實現從傳統金屬切削向人形機器人精密制造的升級,為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全球制造業正經歷具身智能革命浪潮,人形機器人已成為中國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方向。市場預測顯示,到203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8700億元,其中工業場景應用佔比將超過60%。在精密制造領域,國內眾多企業亟需把握機遇,切入人形機器人本體、關節模組和靈巧手等核心零部件的千億級賽道。

宇樹科技副總經理王啟舟介紹了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行業發展及展望。具身智能融合了視覺感知、學習理解、智能計算等一系列智能技術, 使智能體(如機器人)在環境中具備感知、決策、行動的能力。他表示:“大模型算法的突破典型技術方向在VLA,但VLA技術仍存在推理方案待優化、數據量級和多樣性不足等挑戰。”

王啟舟還介紹,宇樹科技希望在未來的10年內,讓人形機器人能具備一定自主決策能力、泛化操作能力等,這需要通過大模型、數據採集、智能感知等方面技術能力的不斷升級,促使機器人在更多應用場景的使用。

人形機器人要能達到商業化落地,靈巧關節、高密度驅動器、輕量化仿生結構等核心零部件如何實現精密、高效、低成本加工制造,如何突破制造瓶頸,滿足日益嚴苛的性能與成本要求,成為全產業鏈亟待解決的共同課題。

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應用技術部部長馮義超以破局人形機器人制造瓶頸為主題,介紹了關鍵零部件切削加工與刀具創新之路。馮義超闡述了切削刀具作為人形機器人制造體系“隱形基石”的關鍵作用,深入剖析了電機殼體、絲杠副、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在超高精度、變形控制和材料加工性等方面面臨的嚴峻挑戰,並詳細介紹了華銳致力於為人形機器人制造瓶頸提供系統性破局方案。

“機器人應用痛點在於智能適應差,專業依賴高,通用+易用成為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關鍵。人形機器人規模應用需要具備的兩個關鍵條件——長時間穩定可靠運行的強健本體和多場景多任務安全作業的通用智能。”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產品總監、博士韓福長說道。

同時,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研究員歐屹以絲杠副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應用與工藝創新為主題介紹了直線關節的性能需求及關鍵技術,闡述直線關節相比旋轉關節+連杆方案的優勢,針對工藝與裝備提出需解決設計、加工與檢測的三大關鍵技術難點。

隨著全球制造業步入具身智能新階段,人形機器人正日益成為智能制造的關鍵突破口。論壇現場觀點碰撞、熱度不減,釋放出一個鮮明信號:中國正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產業生態,從“技術競跑”轉向“應用爭先”。

“華銳精密針對人形機器人制造,已開發一系列用於絲杠、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刀具,宇樹科技也是我們的客戶之一。”肖旭凱表示,精密刀具作為消耗品,它的品質決定了加工產品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對產品合格率起到決定性作用。

本次論壇由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金屬加工雜志社主辦,株洲華銳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合力破解高精度減速器等運動部件、仿生結構件等關鍵部件的“卡脖子”制造難題,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