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電力負荷創歷史新高 湖南今夏多舉並措保供電

2025年07月26日11:05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大暑節氣,蟬鳴鼎沸,受第6號台風“韋帕”倒槽影響,湖南高溫天氣暫時退場。“熱”是近期湖南天氣極為突出的特點,火紅的太陽更是今夏湖南的主色調。

就在7月15日,湖南省氣象台發布了2025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7月16日23時15分,湖南電網最大負荷攀升至4664萬千瓦,創歷史新高,較去年迎峰度夏歷史最大負荷4611萬千瓦增長53萬千瓦。此前,湖南電網還曾遭遇多輪特大暴雨,在水與火的交鋒中飽受考驗。

面對持續高溫極端天氣和不斷攀升的電力負荷,湖南全省上下積極調度,源網荷儲協同運行,目前省內電源可調電力4000萬千瓦,最大外電1226萬千瓦,扣除備用后最大供電能力為5076萬千瓦,電網整體運行平穩,設備健康可靠。

寧夏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受端換流站—衡陽±800千伏換流站全景。受訪單位供圖

有備無患,未雨綢繆筑防線

受連續高溫天氣與經濟穩步增長雙重驅動,湖南全省用電負荷連續高位運行、預計將突破5000萬千瓦歷史極值、增長8.4%,在極端氣候條件下預計將達到5200萬千瓦、增長10.8%。

7月9日,湖南省迎峰度夏電力保供調度會在長沙召開。湖南省領導強調要全方位准備、多維度應對,積極主動打好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戰。爭取在5000萬千瓦負荷水平以下確保不採取需求側控制措施,讓全社會“無感”用電﹔在5200萬千瓦負荷左右存在剛性缺口時及時啟動預案、採取有力有序措施守住目標底線。

湖南不打無准備之仗。6月29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雙極低端送電,具備400萬千瓦送電能力。預計9月雙極高端直流系統投產送電,屆時工程整體將竣工投產,具備800萬千瓦送電能力。

7月1日,隨著洞井鋪220千伏輸變電工程第一台主變順利投產,湖南省2025年主電網迎峰度夏12項重點工程“630”攻堅任務全面完成。通過深挖省內電源潛力,有效提升中小火電、水電頂峰能力,確保火電2600萬千瓦、水電1200萬千瓦供給能力,供電能力較去年提升300萬千瓦以上,為今年夏季電力可靠供應提供堅強支撐。

國網湖南水電公司所轄柘溪、鳳灘、東江3座水電廠共安裝機組22台,總裝機容量241.25萬千瓦,佔全省水電總裝機容量的約15%。國網湖南電力科學調度,柘溪、鳳灘兩大水庫目前處於高水位運行,加上東江水庫蓄水,儲能值達13億千瓦時。國網湖南水電公司積極應對,確保所屬22台發電機組隨時頂得上。

挺膺擔當,保供一線送光明

“岳陽縣氣象台發布雷雨大風紅色預警信號需注意防范!”“壺瓶山泉坪村山體滑坡!”“桑植縣暴雨,洪水漫過了村道!”盛夏未至,湖南電網就經歷了多次暴雨的“洗禮”。

5月22日凌晨,常德市桃源縣遭遇極端暴雨天氣,部分區域伴有山體滑坡、道路淹沒、交通受阻,基礎設施受損。桃源縣第十中學一樓進水,教學樓、食堂漲水1米多,情況危急。國網常德供電公司理公港供電所出動所有在所工作人員聞訊火速奔赴抗洪一線,背著孩子們蹚過湍急的洪水,成功轉移774名師生轉移到供電所內。

6月20日6時,張家界桑植縣平均降雨量231.9毫米縣城超保証水位2.38米,鄉鎮多條山溪頃刻暴漲為洶涌洪流。張家界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組織共產黨員服務隊青年突擊隊隊員開展防汛特巡,重點檢查河道、溝邊、低窪處的電杆、拉線,是否有鬆動等情況及時發現並消除隱患。

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危急關頭豁得出來,爭分奪秒展開暴雨搶修救災工作,在真正的高溫“烤”驗來臨之前,湖南電力人全力以赴筑牢了堅固的光明防線。

今年夏天,電力需求激增的同時,“湖南‘無感’用電”再一次成為了社會熱詞,也是省委省政府的重點指示。

7月4日上午10時左右,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10千伏響花線現場,無風、無雲,湛藍的天空下烈日高懸,國網湘潭供電公司配網應急響應中心員工劉卓和同事們頭頂烈日,揮洒汗水,開展帶電作業,快速消除線路瓷瓶隱患,任憑豆大的汗珠如雨珠傾瀉而下。

7月10日上午,環保中路上,國網長沙供電公司帶電作業人員頂著38℃高溫,在10千伏李家塘線開展立杆作業,隻為讓周邊20個小區和工廠實現“無感”用電。據統計,度夏前,長沙電網244座變電站、500余條輸電主線路已完成全面“體檢”,126條設備缺陷被精准治理,為電網健康度夏掃清障礙。

度夏以來,湖南全省累計開展配網不停電作業11115次,779名不停電作業人員和166台絕緣斗臂車隨時進行搶修待命,有效保障線路安全可靠運行。

國網湖南電力工作人員在湘潭市10千伏響花線開展帶電作業,快速消除線路瓷瓶隱患。受訪單位供圖

科技助力,智慧電網顯身手

機器狗自動巡檢變電站、無人機運送搶修物資、大模型生成轉供方案……用電負荷接連創下歷史新高的同時,湖南電網的科技含量也日創新高,各種新技術、新設備紛紛派上用場,應對“烤”驗。

位於湖南湘江新區的長沙220千伏延農變電站裡,一隻機器狗根據設定好的巡視任務和線路,對主變壓器等設備進行紅外測溫、油溫油位檢測和外觀缺陷識別,實時將圖像和檢測數據轉到后台,將人工巡視2小時的時長縮減至30分鐘左右。據了解,機器狗安裝了激光雷達、可見光攝像頭和紅外攝像頭,腿部配備了多種傳感器,不僅能在道路上快速行進,還能爬樓梯、過草地。

配網是電網的“毛細血管”,直接關系千家萬戶的用電感知。7月8日,株洲市區氣溫已飆升至38攝氏度。烈日炙烤下,國網株洲供電公司配電運檢班員工譚彧曦與同事正對10千伏張長線這條長達906米的“地下動脈”進行隱患檢測。他們熟練地將電纜振蕩波檢測儀接入電纜。施加20千伏脈沖電壓,配合納秒級檢測系統,僅用時5分鐘,儀器便精准定位到電纜絕緣薄弱部位,精度達到0.1米級。

國網株洲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設備的“黑科技”在於可以捕捉最低50皮庫(pC)的微弱局部放電信號,單次檢測長度可達5公裡以上,是電網運維的精密“聽診器”。作為老牌工業城市,株洲工業負荷大,地下電力電纜供電佔比高。傳統紅外測溫和帶電檢測手段難以有效發現其潛在運行問題。而振蕩波技術通過波形反射,能更靈敏地診斷電纜健康狀況,在株洲應用效果顯著。

在空中,各種無人機大顯神通。不久前,湖南北部一條超高壓線路出現影響送電的缺陷,來自國網湖南超高壓輸電公司無人機巡檢中心的應急搶險小隊連夜趕赴現場,立即部署2台系留照明無人機。4名工人借助應急照明奮戰6個小時,順利完成搶修。

攻堅克難,靠的是敢戰能勝的強大本領。面對高溫和極端突發天氣,在一次次大戰大考中湖南電網平穩有序運行的背后,是汗水與血淚拼搏的結果。湖南電網人將時刻做好准備,在保電關鍵環節、群眾需要的地方挺身而出,拉得出、頂得上、打得贏,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工作。(林洛頫、侯建明、龍錦濤)

(責編:羅帥、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