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十大典型案例

![]() |
發布會現場。梁格攝 |
人民網長沙7月31日電 7月31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正式發布湖南省首屆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十大典型案例。
近年來,為促進湖南省全面綠色轉型、鄉村全面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湖南省自然資源系統積極推動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形成了一批有創新性、典型性,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
經評選,長沙市湘江歡樂城礦坑生態修復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長沙市雨花區圭塘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衡陽市東洲島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南山國家公園制度創新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益陽市大通湖區大通湖生態產業化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桃江縣“桃花江竹海”自然資源資產組合供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常德市穿紫河綜合治理開發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祁陽市茅竹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靖州縣林地“三權分置”改革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婁底市冷水江市銻煤礦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等10個案例成功入選首屆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近年來湖南省堅持規劃引領、堅持基礎先行、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統籌協調聯合省發展改革、生態環境、住建、水利、農業農村、林業等部門立足職能職責,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制定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制度,強化信息共享和政策融合,形成協同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整體合力,充分體現了湖南省在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上的做法和成效。
“下一步,湖南省將繼續創新制度機制,完善資源權益指標市場化交易機制,健全生態補償賠償機制,創新生態產品產業化經營開發機制,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責任制考核機制,不斷豐富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湖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謝文表示,要堅持系統觀念,進一步強化部門協同,整合多方力量,持續加大投入,著力形成“空間保障更嚴格、基礎支撐更有力、轉化路徑更多元”的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新格局。(記者吳茜薇、實習生梁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