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社會

湖南:勇闖千億級再制造新藍海∣省直機關《抓黨建 促改革》系列訪談

2025年08月01日10:51 | 來源:新湖南
小字號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由湖南省直機關工委、湖南日報推出的全媒體訪談欄目湖南省直機關黨組(黨委)書記“抓黨建 促改革”系列訪談。歡迎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衛安,為我們揭秘黨建引領下的“廢舊工程機械產品的蛻變之路”。

  破局之問:制造業大省為何押注“再制造”?

  主持人王廳長,您好,湖南作為工業大省,工程機械產業集群已經進入“國家隊”,為什麼還把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作為重點改革事項?

  王衛安制造業是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的重要領域,當前全國上下正全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力落實“雙碳”戰略,持續用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這些都需要我們積極探索新的路徑和方法。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將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列入第一批重點推進的改革事項,在我看來,可能有如下幾方面考量。

  一是緊跟中央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作出重要部署,強調要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全會召開后不久,《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印發,提出來要“推動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緊貼市場趨勢近年來,受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投資放緩等因素影響,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已由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發展再制造有助於加速存量設備流通,實現存量市場“騰籠換鳥”和舊機價值“吃干榨淨”,以延伸產業鏈條、突破發展瓶頸、拓展發展空間。

  三是發揮湖南優勢。工程機械產業是湖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之一,是湖南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行業資產、營業收入、利潤總額連續15年居全國第一,產品銷往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世界前50強工程機械企業,我們湖南有5家。借助這個產業優勢,湖南有希望在再制造領域打造工程機械產業增長的“第二曲線”。

  可以這麼說,發展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現了“三個融合”——一是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二是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三是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湖南工程機械產業標准化、體系化、國際化再拓展,將成為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新的支撐。

  重生密碼:循環“再利用”讓廢舊產品“返老還童”

  【主持人】“再制造”聽起來有點像翻新二手貨?

  王衛安在部分人的觀念中,說起“再制造”就是“二手貨”,但其實,再制造並不等於傳統意義上的翻新,而是讓廢舊產品“返老還童”。比如,中國航發中傳機械有限公司,在對直升機尾傳動系統進行檢測和故障診斷后,運用零部件表面損傷火焰噴涂修復等技術對關鍵零部件開展再制造,可有效延長直升機飛行壽命和服役周期,已應用於H175/AC352型直升機中。比如從事軌道交通零部件研發設計的株洲九方裝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使用車軸噴鉬技術對拉傷、磨損的車軸開展再制造,可以有效修復車軸表面損傷,延長車軸使用壽命,該修復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和諧系列電力機車中。

  【主持人】您能否通俗解釋一下工程機械再制造的核心是什麼?

  王衛安工程機械再制造是採用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設備和材料,對工程機械產品舊件進行專業化修復或升級改造,使再制造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或超過原型新品,應該說,是循環經濟“再利用”的高級形式。對客戶而言,就是別讓你的錢包為折舊而“哭泣”,讓再制造幫它“止血”甚至是“回血”。

  【主持人】聽您這麼一說,再制造最大化地保留了原產品中的附加值,還可能賦予老產品新功能或性能。

  【王衛安】我覺得你的理解非常正確。通過再制造,可以實現再制造設備的成本隻有新產品的50%,還可節約能源60%,節省材料70%,減少污染物排放80%以上。

  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個盾構機通過再制造實現擴大和縮小直徑的案例。我國在盾構機制造處於世界前沿,鐵建重工根據工程項目需求,將(原來用於杭州軌道交通工程的)盾構機的直徑由7.15m擴大至7.98m后,用於連雲港排水洞項目,掘進約2.6km。完成任務后,又將直徑從7.98m縮回至7.15m,應用於上海崇明線項目。如果這三個項目都用新裝備的話,要花費約1.44億元,而這裡我們採用了再制造技術,就隻花費了約0.66億元,為客戶節省了約54%的費用。

  改革闖關:三大突破激活沉睡資產

  【主持人】那真是循環經濟的“點金術”啊!那麼,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作為第一批重點推進的改革事項,改革重點任務是什麼呢?

  王衛安去年底,我們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出台了《促進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方案》,特別明確了5個方面16項具體任務,為產業轉型探索新的路徑。

  第一個方面,強化標准支撐。包括完善標准體系、加快標准與國際接軌、加強標准合作3項任務。第二個方面,加快平台建設。包括建設再制造及維修出口基地、搭建線上溯源管理信息平台2項任務。第三個方面,推動產業發展。包括強化技術創新、提高再制造水平、推動轉型升級、加強產品推廣應用、探索建立再制造試點目錄5個方面的任務。第四個方面,完善服務體系。包括構建高效的司法服務體系、權威的評估檢測認証體系、多元的國際金融服務體系、便捷的境外售后保障體系4項任務。第五個方面,爭取政策支持。包括優化稅收征管機制、試點綜保區外保稅維修2項任務。

  我們想通過以上16項具體任務落地,在我省構建起有標准、有平台、有產業、有服務、有政策的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

  【主持人】您能否講一講當前湖南工程機械再制造改革開展的情況?

  【王衛安】我廳作為牽頭單位,與有關省直和中央在湘單位、地市人民政府以及相關大型企業緊密銜接,堅持目標牽引下的問題導向,在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中,已經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

  一是建立新體系。針對標准缺失的問題,我們推動完善再制造標准體系,聯合海南省發布2項地方標准、與5家國外機構簽訂標准互認協議,我們想讓湖南標准走向世界。有了這些標准層層把關,就能確保出來的再制造產品是“靠譜好青年”,而不是“渣機”。這些產品同樣享受“親兒子”的待遇,保修服務一樣不少,讓你用的安心、省心、不鬧心。

  針對平台支持不足的問題,湖南憑借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優勢,我們通過海南借力,推進湘瓊先進制造業共建產業園建設,三一集團建設工程機械維修中心與再制造中心,開展發動機、閥、減速機等工程機械零部件及國內外二手設備維修再制造,規劃到2027年達到300台套再制造產能。建成運營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基地,我們發放了全國首張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產品認証証書。

  二是開辟新路徑。針對工程機械法務機處置周期長、費用高、貶值多的問題,我們創新開展工程機械法務機處置新模式,推行工程機械法務機司法處置定向詢價,累計完成229台次,涉及總金額1.27億元,我們是想讓“沉睡資產”活起來。優化涉工程機械產業糾紛立案、審理、保全、執行的全流程管控,縮短處置周期,全省共執結案件1536件,扣押設備1361台,執行到位金額8.9億元。

  三是爭取新政策。針對稅收政策不完善的問題,推動在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工程機械再制造)維修基地設置服務專窗,集中受理代開發票、政策咨詢等納稅服務工作,支持企業按照代開發票的形式取得稅前抵扣憑証。針對引導再制造發展政策不足的問題,我們將工程機械再制造關鍵核心技術、工藝、產品等列入2025年省重點研發計劃、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等項目指南,我們是想通過這些(舉措)支持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

  產業前景:催生千億級再制造新藍海

  主持人對於省內眾多的主機廠、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有志於進入再制造領域的企業,您有什麼具體的建議或希望他們重點發力的方向?

  王衛安當前,我國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等市場已從增量市場轉為存量市場,像工程機械設備保有量就超過900萬台,存量市場催生千億級再制造新藍海,以及再制造出口海外的成功實踐,這幾個方面加起來,都表明再制造在國內外有著不小的市場。目前,我覺得,再制造賽道上還沒有出現絕對優勢者,所以現有“玩家”和新入者都有機會分享產業發展紅利。我們湖南希望以工程機械領域的再制造為突破口,進而向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農機裝備、汽車等領域不斷拓展。我們還有一個目標,就是想實現原廠品牌、再制造廠品牌與區域品牌的相互加持。我們期盼廣大企業借助改革的東風,在技術創新、市場開拓、轉型升級等方面不斷尋求新突破。我們希望主機廠將再制造納入企業戰略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積極構建閉環運行的回收再制造體系。希望核心零部件企業提升關鍵零部件,特別是附加值高、易損件再制造技術能力。希望有志於進入再制造領域的企業找准細分領域或專業環節,如舊件精拆、專業修復、檢測認証服務,注重技術積累和工藝創新,積極尋求與主機廠或平台合作。

  黨建賦能:紅色引擎打造湖南標杆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深化工程機械再制造體系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請問省工信廳黨組在推進這項改革過程中,是如何發揮黨建引領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確保改革方向不偏、動力不竭、成效顯著,從而以高質量機關黨建賦能工程機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

  王衛安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們黨守初心、擔使命的重要體現。省工信廳黨組始終堅持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深度融合,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系群眾優勢,轉化為攻堅克難和推動改革的強大動力,以實際行動詮釋高質量機關黨建對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保障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把改革方向盤發展再制造,既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響應國家“雙碳”戰略、推動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使命,也是湖南鞏固工程機械產業優勢、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的關鍵一招。我們將改革工作納入廳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在政策制定的“源頭”、規劃編制的“藍圖”、重大決策的“關口”,充分發揮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實的領導作用,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軌道前進。

  二是筑牢攻堅“橋頭堡”引導黨員干部在政策研究的“深水區”、標准制定的“攻堅點”、企業服務的“第一線”、平台建設的“關鍵處”,主動挑起重擔、敢啃“硬骨頭”。例如,組織黨員骨干深入中航發、湘鬆機械、山河智能等企業以及工程機械再制造及維修出口基地,開展“沉浸式”調研,與相關部門和企業一道共同“號脈”發展痛點、“開方”破解改革堵點。

  三是激活融合動力源推廣黨建協作機制示范性主題黨日活動,推進“三個高地”標志性工程黨建協作,深入開展“走找想促”“送解優”“一起益企”等行動,廳黨組成員帶頭“俯下身子”、黨員干部主動“邁開步子”,既當好政策紅利的“宣傳員”,又做好企業需求精准對接的“聯絡員”,更成為解決企業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難題的“服務員”,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企業發展的顯著成效和持久勝勢,讓黨建和業務在同頻共振中迸發強勁活力。

  【主持人】從廢舊產品到“新生”,湖南再制造改革讓我們看到,黨建是最硬核的“操作系統”,黨員是最活躍的“程序代碼”。感謝王廳長帶我們見証湖南的“鋼鐵巨人的涅槃新生”,下期再見!

  【王衛安】再見!

  出品人:湯立斌 姜協軍 於金旺

  總策劃:楊立勇 顏斌 夏似飛

  監制:禹振華 楊曉麗

  統籌:王盛 唐婷 張勇強

  執行:曾益 王為薇

  主持人:劉詩琪

  編導:黃晗

  攝像:龔文 易昂 鄒尚奇 童臻熙

  后期:張勁夫

  動畫:胡志丹

  美編:陳青青

  出品:湖南省直機關工委 湖南日報社

  聯合主辦單位:湖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責編:黃卓、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