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祖炎帝文化:鐫刻在萬裡茶道上的文化基因

七月的風裹挾著濃香醇厚的奶茶香,吹拂在廣袤的西烏珠穆沁旗草原,一場以茶為名、跨越千裡的草原茶文化圓桌對話直播活動於7月26日在西烏珠穆沁旗融媒體中心舉行。至此,“片葉度關山——萬裡茶道中國行2025”活動,在歷時15天,跨越湘、鄂、豫、冀、晉、蒙六省區后拉下帷幕。
這是一次文明溯源之行、一場文化尋根之旅、一次長途精神跋涉。所有的交流、融合和發展,源於對中華茶祖炎帝文化的堅守和傳承。
文明溯源:茶祖文化基因
“炎帝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他為民療疾、遍嘗百草、發明醫藥,是第一個發現茶、利用茶的人,開啟了中華茶文化之源,被譽為中華茶祖。”圓桌會上,湖南省炎帝陵基金會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沈紅星首先帶大家回溯中華茶文化之源。
據我國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即“茶”)。上古時代,條件艱苦,人們不懂預防和治療疾病,生病現象時有發生。為解決族人生病問題,神農炎帝遍嘗百草,研究醫藥,有一天不小心誤食了一種有毒藥草,他隨手扯下身邊一把植物的葉子吞下,頓時感到神清氣爽。這片葉子就是茶。如今,“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仍廣為流傳。
唐代著名茶學家陸羽在其著述的茶學專著《茶經》中也提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神農炎帝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開創者和奠基者,茶葉的栽培技術正是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而來,是中華農耕文化的產物。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採食茶葉及人工栽培茶的國家,是茶文化發源地。
炎帝不僅發現了茶,還制耒耜、植五谷、嘗百草、織衣裳、作琴弦、冶陶器、創集市、建居所,后人稱“八大功績”,為中華民族的始興、繁衍和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首倡貿易,日中為市,是中國最早的市場經濟起源。
千年國飲,始於炎帝。炎帝神農氏發現茶、利用茶、以茶為藥、以茶為飲、開辟貿易,歷經千年傳承發展,成為國飲。茶,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符號。
炎帝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南安化的茶馬古道與內蒙古的草原敖包,山水相隔,因中華茶祖文化,始終有著共同的商貿記憶和精神紐帶。
歷史洞見:民族精神圖騰
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炎帝始祖因為民療疾、遍嘗百草,最終因誤嘗斷腸草,而“崩葬長沙茶鄉之尾”,即今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
採風團從始祖的歸根地湖南出發,一路向北,重走先輩茶商、挑夫走過的路。青石板上深深凹陷的“馬蹄窩”和古城林立的商鋪,無聲訴說著當年運輸的艱辛與發展的繁盛,也見証了廣大茶人對茶祖炎帝開拓創新、堅韌不拔精神的傳承。
從雲霧繚繞的青翠茶山,到廣袤無垠的青蔥草原,萬裡茶道上,無數湘商、晉商、蒙商敢為人先、接續奮斗、創新求索,譜寫了萬裡茶路的恢弘發展史和民族精神的奮斗史。
“炎帝的開拓創新,使人們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有醫藥、有市場、有音樂,使原始的洪荒世界向文明社會邁出了一大步。”沈紅星說。
200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等單位共同舉辦“中華茶祖節暨世界茶人首祭茶祖神農大典”,將谷雨節氣確定為中華茶祖節,並組織世界各地茶人祭祀始祖炎帝。這是中華茶文化史上的一座歷史豐碑。此后,湖南省的茶業協會每年谷雨節氣都會組織炎帝陵祭祖,一年一小祭,十二年一大祭。
炎帝開拓、創新、進取、奉獻的精神,構建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圖譜,融入所有炎黃子孫的心靈血脈。炎帝陵是傳承弘揚炎帝文化和炎帝精神的重要載體,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前往炎帝陵尋根問陵、品茗思祖、游覽觀光,對凝聚中華民族情感心志、增進全球華人華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文化認同發揮重要作用,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聖地、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御祭古道上,陣陣駝鈴聲響,祭祀廣場,人們虔誠鞠躬敬禮......古往今來,炎帝陵祭祀薪火相傳,經久不輟。如今,省政府公祭、海峽兩岸炎帝神農文化交流活動常態開展,社會各界、各行業領域協會民間祭祀日益興盛,炎帝陵祭典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獲評“全球最具影響力十大根親文化盛事”。
交融共生:煥發古道新生
萬裡茶道,連接南北,串聯亞歐,是明清至民初連接中俄蒙的重要商貿通道,湖湘文化、晉商文化、內蒙文化和西方文化激蕩碰撞、交流融合,催生茶路貿易傳奇。
歷史歸於塵埃,新時代應如何講好“中華茶路”故事,答好文旅融合命題文章?
光明日報《博覽群書》雜志社原社長、總編輯董山峰說,“唯有扎根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華茶的故事才能愈發的醇厚動人,文旅融合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加健康持久。”
圓桌會上,船山學社副社長黃守愚從湘蒙文化交流史,印証了兩地交流合作的深厚淵源。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孫樹恆,湖南嘉德豐會展有限公司、瀏陽市九州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分別從品牌、市場角度圍繞“草原茶文化”IP,講好“茶路新故事”提出意見建議。沈紅星還分享了炎帝文化與旅游融合,打造“炎帝文化+”產業格局的豐富實踐。
近年來,湖南深耕“中華始祖炎帝”品牌,推動文旅深度融合,將炎帝文化與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工業文化、民俗文化等有機結合,開展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中華茶祖節、炎陵黃桃文化節等系列活動,並串聯炎陵、茶陵、醴陵、株洲市區、韶山等地形成多條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了生態康養游、清涼避暑游、黃桃採摘游、紅色研學游等多元沉浸式體驗,株洲神農廟會、神農耘集市、神農中醫藥夜市等文化活動,廣受群眾好評。
在悠遠高昂的蒙古長調中,西烏旗與安化就資源整合、線路互聯、產品互推、品牌共建達成合作意向,簽訂文旅協作協議,標志著兩地從文化共鳴走向實質合作。
沈紅星向西烏旗贈送了《中華茶祖炎帝繡像》,期待共同攜手弘揚炎帝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深入挖掘萬裡茶道的深刻內涵、文化意義和時代價值,讓古老的茶道煥發新生,讓炎帝文化成為連接南北、串聯中外,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韌紐帶。
氈房茶暖,古道轍痕,微微側耳,仿佛又聽到了昔日南來北往商旅、駝隊的喧囂與馬蹄陣陣的回響......(荊曉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