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 | 小鴿子“孵”出大產業

岳陽王鴿。受訪單位供圖
早上8點,晨光正好,岳陽縣楊林鄉蘭澤村村民任石金來到鴿舍,將精心准備的“營養餐”倒入自動喂料機,一旁的小鴿子隨即探出腦袋,扑棱翅膀的聲音此起彼伏。“鴿子的作息很規律,每天這個點投喂,耽誤不得。”檢查完鴿子進食的狀態,任石金又忙著數起新下的鴿蛋。
“養鴿是我們這的老傳統了,養出來的鴿子肉質好、營養價值高,有不少人專門來買呢。”任石金已有18年的養鴿經驗,現養殖了近3000對鴿子,通過精細化喂養,他實現了在家門口創業的想法,一年的養殖收入超過20萬元。
岳陽王鴿羽色以白色為主。人民網 劉汕攝
“岳陽王鴿”歷史悠久,是全國唯一以鴿子為主導的“一縣一特”產業,2023年入選國家首批“土特產”。
近年來,縣裡推行“233”適度養殖模式(即夫妻二人養殖3000對種鴿,年收益30萬元以上),重點突出龍頭引領、抱團發展,搭建“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產業聯合體,推動傳統養殖向“育種-養殖-加工”全產業鏈升級。
集中化養殖。人民網 劉汕攝
為推動種鴿選育,岳陽縣整合科研院所、龍頭企業資源,成立“種質資源聯合實驗室”,設立種業專項基金,建立核心種群庫,重點攻關種鴿抗病性、產蛋率等關鍵指標。
育種人員向考察團隊介紹岳陽王鴿品種優勢。受訪單位供圖
湖南全民鴿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裡,新一批選育種鴿從孵化器中破殼而出。通過與岳麓山種業創新中心合作建立育種平台,開展配套系雜交實驗和性能測定,公司已選育出穩定生產的核心育種群。近萬對種鴿信息錄入系統,實現生長數據可追溯,極大提升了育種效率。
“除了培育良種,我們還通過建設智能化養殖基地與加工工廠,推行標准化生產,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岳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王鴿產業年育肥能力達1000萬羽,通過飼料配方優化使鴿肉富硒含量提升10%、養殖成本每羽下降0.5元。2024年,全縣種鴿存籠量255萬對,年出籠乳鴿超4700萬羽,總產值達22億元。加工端已形成1800萬羽年產能規模,4家企業開發10余種產品。
岳陽王鴿產品包裝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鴿宴”系列產品、鴿子預制菜、鴿肉休閑小食……如今,以岳陽王鴿為特色的產品越來越豐富,形成即食、速凍、滋補三大產品線,加工環節從“初級切割”逐漸向“精深加工”轉型,附加值越來越高。(劉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