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潤湘東 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貸”動新農業

稻浪翻滾,稻香彌漫,湘東大地的田野間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在素有“湘東糧倉”之稱的株洲攸縣,現代化農業的生動實踐正不斷鋪展:智能化農機往來穿梭,無人機低空勻速作業,烘干設備持續運轉……豐收畫卷的背后,是金融活水的精准灌溉。
近年來,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以服務“三農”為己任,通過多項創新信貸產品與服務體系,持續為湖南糧食產業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攸縣蓮塘坳鎮高標准農田,無人機在進行農藥噴洒作業。受訪單位供圖
“鏈式”金融打通產業堵點
攸縣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90萬畝以上,2024年更是達到92.96萬畝,總產量突破40萬噸。隨著“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產業鏈逐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資金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做農業全產業鏈服務,想擴大規模,資金是最大的瓶頸。”攸縣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繆年華坦言。2022年,他拓展水稻收購業務后,年收購量已達1.2萬噸,為進一步提升效率,他計劃建設覆蓋種植、收購、烘干、育秧的全鏈條設施,但新建烘干中心和育秧基地的巨大投入讓流動資金面臨壓力。
郵儲銀行工作人員向繆年華介紹信貸產品。受訪單位供圖
郵儲銀行攸縣支行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迅速定制300萬元融資方案,包括省農擔擔保貸款100萬元和信用類產業貸款200萬元,及時填補資金缺口。“這筆貸款真是一場‘及時雨’。”繆年華說。如今,他建設的糧食收購廠房稻谷庫容量可達1萬噸,不僅實現自身跨越式發展,還為周邊農戶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糧食品質。
從“看天吃飯”到“科技種糧”
在攸縣益鑫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朱建新指著新購置的臥式烘干機介紹:“以前晒種‘靠天吃飯’,至少要三天,現在30個小時就能完成,質量還有保障。”從事水稻制種十多年的他,年制種種子回收量達150萬至200萬公斤,規模擴張后面臨設備升級壓力。
株洲市益鑫種植專業合作社,銀行工作人員走訪種糧大戶,了解資金需求情況。受訪單位供圖
“一整套設備投入超過200萬元,自籌資金會嚴重影響流動資金,但設備升級刻不容緩。”朱建新表示。在了解益鑫合作社的難題后,郵儲銀行攸縣支行通過湖南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提供200萬元擔保貸款,專項用於設備購置。效果立竿見影——每畝制種人工成本下降200元,效率與品質同步提升。
產品持續創新,服務下沉田間
圍繞糧食生產全產業鏈,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農副產品批發產業貸”“水稻種植產業貸”“農機購置貸款”等陸續推出,精准響應不同環節需求。
此外,該行充分發揮“郵銀協同”優勢,依托遍布鄉鎮的郵政網點,推動服務持續下沉。截至2025年7月,全省通過郵政渠道推薦的貸款業務累計近9000筆,總金額近32億元。攸縣支行副行長皮慧敏介紹:“我們的客戶經理不僅辦貸款,還幫農戶對接銷售渠道,很多糧食沒入庫就已有買家。”
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郵儲銀行湖南省分行在糧食重點領域累計發放貸款59.5億元,株洲市分行已累計發放糧食產業貸款4400余筆、金額6.62億元,其中攸縣支行貸款投放佔比超過四成,金融“活水”正加速流向鄉村產業一線,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羅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