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市州縣域

湖南攸縣:“鄉村振興路”從百姓“心聲”修到“心坎”

2025年09月16日16:25 |
小字號

社區居民、黨員干部齊心共筑“振興路”。單位供圖
社區居民、黨員干部齊心共筑“振興路”。單位供圖

一條路,承載著一代代人的記憶,也見証著一方水土的發展與變遷。在湖南攸縣春聯街道柘合社區,曾經的柘六公路坑窪泥濘、通行艱難,被群眾稱為“煩心路”。如今,這裡已煥然一新——平坦寬闊的瀝青大道向前延伸,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車行順暢、人走安心,成了當地人口中實實在在的“鄉村振興路”。

從“堵心”到“連心”,一條路凝聚一方人

“這哪是路,分明是‘攔路虎’!”提起以前的柘六公路,社區居民張大媽止不住搖頭。這條曾是日常出行和農產品外運的“咽喉要道”,卻因破損嚴重,一度制約了整個社區的發展:蔬菜運輸損耗陡增,孩子上學不得不繞遠路,連急救車輛都難以快速抵達。“路一差,鄰裡走動都少了,人心也散了。”一位老黨員感慨道。

面對困境,柘合社區下定決心啟動柘六公路改造,推進“剛改柔”及亮化工程。倡議一經發出,響應如潮。“家鄉的路,咱自己得操心!”在外企業家踴躍捐資,老黨員帶頭出力,商戶主動聯系施工隊,年輕人線上轉賬支援……短短時間內,社區自籌資金達44萬元。

資金到位了,更棘手的問題卻接踵而至——土地協調。居民劉大哥家的一小塊自用地恰在規劃拓寬范圍內,起初堅決不願讓出。社區干部和黨員代表一次次上門,耐心幫他細算“經濟賬”和“長遠賬”,真誠的溝通最終打動了他。“為了大伙,我願意!”劉大哥的轉變,也帶動了更多群眾支持。

施工期間,居民們自發參與清潔、送水、監督工程質量,以往因小事結下疙瘩的鄰居,也在共同勞動中冰釋前嫌。“路修好了,人心也更近了,”社區干部欣慰地說,“我們修的,不只是路,更是信任和希望。”

從“末梢”到“樞紐”,農村路網全面升級

柘六公路的煥然一新,是攸縣全力推進農村交通建設的生動縮影。過去一年,攸縣累計建成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43.2公裡,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24公裡,改造危橋4座,各項任務均超額完成。

如今,攸縣農村公路網絡越織越密:17個鄉鎮街道實現三級以上公路貫通,所有25戶100人以上自然村全部通達水泥(瀝青)路,農村公路等級比例提升至80%。“會車難”“斷頭路”問題得到根本緩解,“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成果持續鞏固。

從“通路”到“興產”,交通賦能鄉村振興

路暢通,產業興。柘六公路改造完成后,蔬菜運輸更便捷、賣得上價錢,孩子上學、老人就醫不再難。更令人欣喜的是,道路暢通吸引了鄉賢返鄉投資,為社區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放眼全縣,交通條件的持續改善正不斷激活鄉村發展動能。旅游路、資源路、產業路與安防工程、危橋改造等項目,有機銜接國土空間規劃與鄉村振興布局,逐步構建起“農村公路+干線公路+產業園區+旅游景區”融合發展的新格局。這些項目不僅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更打通了“工業品下鄉最后一公裡”“農產品進城最初一公裡”,為攸縣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有力的支撐。

從“建設”到“養護”,長效機制保障路暢人安

修路是第一步,養路是長遠計。接下來,攸縣將持續推動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走向市場化,對全縣624.711公裡縣道與省道通過公開招標確定專業養護單位,嚴格依據國家標准實施養護作業,並建立考核機制,實現“以考促養、按效付費”。

展望“十五五”,攸縣將持續爭資引項、加快項目推進、優化運輸服務、加強行業治理,推動更多民生實事落地見效,讓一條條“鄉村振興路”不僅暢通城鄉,更直抵民心,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而強勁的動能。(易大鵬 周浩 張嬋)

來源:攸縣縣委宣傳部

煥然一新的柘六公路。單位供圖
煥然一新的柘六公路。單位供圖
(責編:黃卓、彭應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