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繳費人真實體驗“身在湖南辦稅不難”

人民網長沙10月14日電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開展2025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意見提出,要集成推出系列利企便民服務舉措,進一步提升稅費服務效能,提高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和滿意度,引導和促進稅法遵從,更好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近日,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獲悉,在解決稅費政策落地與經營主體感受間存在“溫差”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湖南稅務部門連續4年深耕“無感監測,有感服務”的智慧實踐,創新搭建涵蓋優化事前提醒、提速事中辦理、完善事后服務、執法監管與評價等4類32個監測指標的“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
湖南將“以數治稅”深度融入稅費服務全流程,取得96%的稅費事項“雲上”辦結、進廳辦稅人數同比下降35.2%、全省平均辦稅繳費時長縮短20%等良好成績,“身在湖南辦稅不難”正成為納稅人繳費人觸手可及的真實體驗。
事前提醒,釋放“政策找人”紅利
“前兩天剛完成電子稅務登記,卻不懂怎麼納稅申報,生怕出錯。”衡南縣一家銷售五金產品的新辦個體工商戶劉先生說出了很多新辦納稅人的“申報迷茫”。這一問題也直接反映到湖南省稅務局的營商環境監測指標中:“新辦套餐登記納稅人增值稅准期申報率”偏低。
針對“申報迷茫”問題,湖南省稅務局建立健全精細化、數據化的管理機制,找准發力點,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讓新辦納稅人開業之初就能享受精准輔導。今年以來,累計向新辦納稅人推送“開業第一課”課程72批次,覆蓋納稅人繳費人62.06萬戶次。
“精准畫像是釋放政策找人紅利的前提和基礎。”湖南省稅務局納稅服務處副處長於已斐介紹,該局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對未申報的新辦納稅人進行歸類分析,查找共性原因,推出解決方案。一方面,依托辦稅服務廳后台數據“查漏補缺”,通過征納互動平台向篩選出的未申報新辦納稅人“點對點”推送操作指引,並主動提供“屏對屏”遠程輔導。
另一方面,向稅務分局(所)精准推送未申報名單,組織稅務干部開展上門輔導、預約服務,保障新辦納稅人“首次申報”順暢無憂。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省新辦納稅人增值稅申報准確率提升至99.97%。
今年來,通過“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推動,湖南省稅務部門在“優化事前提醒類”中設置了開業輔導服務、加強辦稅繳費輔導和優化申報質量輔導等10個指標,全力提升“政策推送率”“網上申報率”“征納互動率”,並暢通公開電話服務,對納稅人反映的問題實現咨詢類事項接通即答、投訴舉報類事項接件即轉、復雜類事項集中回復。
“涉稅咨詢接通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是檢驗事前提醒成效的有力指標。”湖南省稅務局黨委委員、總經濟師陳雲麗透露,該局將暢通的咨詢渠道作為精准服務的前提,通過優化12366熱線排班、更新完善知識庫、加強坐席培訓等措施,保障涉稅咨詢“打得通、答得准、辦得成”。數據顯示,今年1-8月,全省12366熱線接通率達97.76%,人工服務平均等候時長8.13秒,妥善處置納稅人領票難、不動產“辦証難”、社保運維難等共性訴求935個、明確口徑92條。
事中辦理,流程“瘦身”效率“加速”
做好企業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關鍵在於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企業辦事效率,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為讓納稅人繳費人“少跑腿、快辦事”,湖南稅務部門按照“高效辦成一件事”的要求,堅持“無風險不打擾”和“為基層減負”原則,以數據為引擎,在經營主體和基層一線“無感”之中,歸集或監測征納雙方交互數據,運用建模分析等手段,充分發揮數字服務效能,助力企業健康無憂發展。
企業注銷曾是不少經營主體的“煩心事”。近日,常德市某生物科技公司因業務合並需要注銷企業,該公司財務負責人以為得經歷復雜的注銷流程,卻在常德市稅務局西洞庭西湖管理區稅務分局干部的精准輔導下,體驗了一把“注銷加速度”——線上提交申請,部門高效協同,原本需要10個工作日的流程,僅用時一個工作日就“閃電”辦結。
便捷高效、規范統一的稅費服務是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關鍵棋”。在實施“無感監測”過程中,湖南稅務部門注重提速事中辦理情況,設置了全程網上審核辦業務的平均辦理時長、數電票賦額調整時長、一般注銷流程准期率等11個監測指標,採取“數據採集—模型分析—反饋提醒—解決問題—改進提升”的閉環管理機制,不斷優化拓展“全程網上辦”“自助便利辦”“線下進廳辦”的措施和渠道,切實辦好惠民利企實事好事。
萌新餐飲店店主陳先生在開業兩月后,受益於生意火爆急需增加數電票額度,但聽說“要跑兩三趟才能搞定”。寧遠縣稅務局通過營商環境監測指標發現轄區內“數電票賦額調整辦理平均次數”的“跑動次數”偏高,創新推出“預審+專窗”服務,即納稅人線上預審資料,工作人員一次性告知補缺內容﹔線下專窗“一對一”輔導受理。陳先生通過12366熱線咨詢得知消息並補正資料后,在專窗一次提交即成功辦理,“一次搞定,很省心!”
據統計,今年1-8月,湖南省全程網上審核辦理業務平均1.37小時辦結,數電票賦額平均調整時長1.99個工作日,賦額調整成功率99.94%,全省一二類出口企業正常出口退稅平均辦理時長1.18個工作日。
事后服務,消除納稅繳費“溫差”
推動經營主體稅收獲得感、滿意度提升,不僅要優化過程管理,更需注重事后服務。湖南稅務部門持續聚焦納稅人繳費人的潛在需求,在“完善事后服務類”中設置了納稅服務投訴准期辦結率、異議申訴處理率,以及納稅信用補評、復評和修復任務的准期處理率等5個指標,以“在線”的稅費服務有效消除納稅繳費“溫差”。
今年5月,邵陽市北塔區稅務局狀元洲稅務分局干部通過大數據篩查發現,湖南北豐冷鏈物流有限公司的個稅匯算清繳網辦率異常,部分員工符合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條件,卻未提交資料。核實后得知系公司部分員工因長期在零下環境作業、不熟悉操作,個稅優惠“躺在賬上”。
該局業務骨干二話不說就穿上厚厚的防寒服,一頭扎進零下18℃的冷庫,在叉車旁、貨架間手把手教工人操作辦理。最終,12份“沉睡”的退稅紅包在“冷庫小課堂”上被“喚醒”,累計7100多元的“個稅紅利”讓冷庫工人直言“暖身更暖心”。
深化納稅信用建設是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湖南稅務部門依托“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推出納稅繳費信用“無感動態修復”服務,即結合監測體系中信用修復申請任務准期完成數與申請任務數、未到期任務數之間的比對情況,設置“免申即享”“自動調整”等參數,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及時享受納稅信用紅利。
數據顯示,今年來,通過納稅信用補評復評修復,湖南省累計助力6萬余戶A級納稅人提升信用評分,1.1萬戶納稅人實現兩項“免申即享”信用修復,1140戶新辦納稅人通過復評實現信用升級。
“以前開展納稅信用修復需要提交申請、等待審核,現在符合條件的系統自動調整,全程不用操心!”近日,張家界市某旅游服務公司財務負責人收獲了一份“意外之喜”,該公司解除非正常狀態后,納稅信用級別無需申請就“靜悄悄”地從D級修復到了B級。
執法監管,統一尺度風險可控
企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法治環境的有力保障。在開展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過程中,湖南稅務部門以規范執法為前提,採取“監管+服務”的工作方式,設置了多次進行納稅評估戶數、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代理戶逾期申報戶佔比、政務服務“好差評”好評率等6個指標,主動監測執法監管行為,推動企業在寬嚴相濟、法理相融的精確執法中,進一步提升稅法遵從度。
今年3月,株洲市一個體戶楊某因客觀原因首次逾期申報,監測指標預警提醒后,稅務干部主動進企輔導,講政策、助建賬,使其依法免予行政處罰。
“針對14項稅務行政處罰‘首違不罰’事項清單,我們以問答形式對基層稅務機關執行首違不罰制度中存在的問題予以明確和統一,保障納稅人實現從‘首違’到‘不違’的轉變。”湖南省稅務局政策法規處副處長袁躍中說道。
在全面落實輕微違法“首違不罰”的同時,湖南稅務部門還依托監測體系開展同一事項處罰標准不一致的整改。今年6月,湖南湘江新區某讀書促進會企業因企業登記類型誤判面臨稅收處罰,當地稅務部門通過監測機制快速識別問題后,立即啟動糾偏程序,不僅撤銷了稅收處罰,還即時辦結了企業的相關小額退稅,實現“當日發現、當日糾偏、當日閉環”,最大程度保障企業合法權益。
“依托營商環境常態化監測體系構建的32個精細化監測靶點及明確的算法標准,為優化納稅服務、規范稅收執法、強化稅費監管打造了一張精准有效的‘體檢表’。”湖南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曾光輝表示,通過這張“體檢表”,可按月歸集分析全省數據,迅速歸因定位,精准任務“派單”,限時督促整改,有力感知納稅服務生態的“健康”脈動,“這將促使我們進一步提升‘以數治稅’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打造負擔更輕、辦稅更快、服務更優的稅收營商環境。”(林洛頫、羅舜愛、申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