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 健康

愛爾眼科李拓:用人文溫度點亮每一分光明希望

2025年11月11日14:41 | 來源:光明網
小字號

在醫學的浩瀚星河裡,眼科恰似守護“心靈之窗”的璀璨星辰,維系著人類感知世界最珍貴的視覺紐帶,也承載著無數人對光明的熱切期許。

在湖北愛爾眼科醫院的診室中,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湖北省區副總院長李拓教授剛為一名來自偏遠山區亟待角膜移植的患兒量身定制完精准的手術方案。他指尖輕拂身旁的眼球模型,聲音溫和而堅定:“眼科醫生的天職,便是以仁心為炬、以醫術為刃,讓每一束渴望光明的目光,都能穿透陰霾、點亮前程。”

以團隊建設為核心,鑄就眼科頂級守護天團

202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李拓教授正式加盟愛爾眼科,開啟眼科醫療事業的新篇章。

三十余年間,他扎根武陵山區,與同事們並肩作戰,用精湛醫術為無數困境中的眼疾患者點亮光明,這份“百分百守護光明”的赤誠信念,如今在愛爾眼科的廣闊平台上,綻放著更加耀眼的光芒。

“眼科醫學的發展,非一人之功,需眾智眾力。”深諳團隊力量的李拓,在履新湖北愛爾眼科醫院院長后,迅速展現出專家型管理者的遠見與魄力。他始終堅信,一名優秀醫生能造福個體患者,而一所頂尖醫院則能惠及萬千群眾。

為此,作為全國優秀眼科醫師獎、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獎、湖北省兩屆醫學領軍人才獲得者的李拓,立馬牽頭推動醫院核心能力建設,成立疑難眼病會診中心、老視研究中心等特色診療平台,更集結了邢怡橋、張虹、周和政等國內眼科權威專家,組建起多學科“智囊團”,為復雜眼病患者提供“一站式”精准診療解決方案,讓優質眼科醫療資源觸手可及。

在李拓的帶領下,湖北愛爾眼科醫院的臨床攻堅成果斐然:短短一年內,團隊成功救治上百例危重眼疾患者,其中既包括為高齡老人精准實施視網膜脫離合並白內障聯合手術,也有幫助角膜穿孔失明多年的山區患者重見天日的高難度角膜移植術,每一例成功救治的背后,都是他帶領團隊踐行“五一勞動獎章”精神、詮釋責任擔當的生動注腳。

科研與臨床的雙輪驅動,更讓醫院發展后勁十足。依托武漢大學愛爾眼科研究院的強大科研平台,李拓和團隊一起聚焦遺傳性眼病、老年性黃斑病變、干細胞再生等前沿領域持續攻關,累計承擔14項省部級科研課題,發表67篇SCI論文,以科研創新賦能臨床診療水平的持續提升,用實際行動彰顯國家級榮譽獲得者的科研擔當。

與此同時,醫院的國際視野也在不斷拓展:與新加坡眼科研究所等國際頂尖機構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吸引美國視覺與眼科研究協會副主席Schmetterer教授到訪交流,在學術碰撞與技術共享中,助力湖北眼科醫學邁向國際前沿,也讓他的光明事業,擁有了更廣闊的全球舞台。

以仁心踐初心,托舉每一個渴望光明的靈魂

作為眼科主任醫師,李拓早已把“生物鐘”交給了患者。他的手機永遠24小時開機,從不敢靜音——他清楚,每一個深夜響起的電話,都可能是生命的呼救。

66歲的譚先生(化姓)罹患白內障多年,且伴有弱視及內斜視,視力僅剩手動,瞳孔縮小,幾近失明。自小時候起,譚先生的視力就比同齡人差,戴了一輩子眼鏡,臨了犯了“老花眼”,他也沒放在心上。直到不久前,譚先生的雙眼視力驟降,看東西也十分模糊,連走路都看不見,只能整日待在家裡,生活起居皆離不開老伴的照料。到了暑期,譚先生的兒子從部隊回來后,帶著父親輾轉來到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就診。

到院時,譚先生的雙眼僅剩手動視力,走路都要靠家人攙扶。家屬得知李拓教授在復雜白內障領域造詣頗深,且周四下午在武漢大學附屬愛爾眼科醫院坐診,於是慕名找到李拓教授為譚先生進行診療。

李拓教授接待了患者及其家屬,根據其主訴和既往病史,進行了詳細的眼部檢查。結果顯示,譚先生患有“老年性白內障”,且已步入成熟期。“患者的晶狀體由於老化發生退行性改變,完全混濁呈棕黑色,此時的晶狀體‘像石頭一樣硬’,屬於‘全白硬核’白內障,並且瞳孔直徑縮小至約2毫米而且有粘連,低於正常人2.5-4毫米的水平。”李拓教授介紹。考慮到譚先生還伴有雙眼先天性發育不良,存在弱視、內斜視等痼疾,白內障加速了病情進展,手術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通過全面的術前評估,李拓教授為譚先生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為其成功施行了白內障+晶體植入術,順利祛除混濁的晶狀體。復查時,譚先生的術眼恢復良好,視力達到0.1,不僅能看到眼前的物體,還能獨立行走,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主動權。看著眼前清晰的世界,譚先生激動不已,緊緊握住李拓教授的手連連道謝:“多虧了李教授,是您給了我第二次光明,讓我還能重新看見家人、看見生活的希望!”

從瀕臨失明到重見光明,這場高難度手術的成功,不僅彰顯了李拓教授高超的醫療技術:在復雜病情面前精准判斷、大膽決策,以精湛操作攻克技術壁壘﹔更體現了他醫者仁心的崇高情懷:面對患者的困境感同身受,用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給予患者充分信心,用專業力量為患者撐起一片光明的天空。

將心比心,人文關懷讓醫學更有溫度

“精湛的技術是基礎,而人文關懷是醫療的靈魂。”李拓將在恩施時期救助困難患者的深厚情懷,升華為湖北愛爾系統化、精細化的人文服務體系。他主導推行的“改善就醫體驗”專項行動及“六個一”服務標准(首診醫生陪同轉診、家屬免費眼篩查、等候提供茶飲咖啡、超時發放午餐券、住院每日雙查房、醫患微信長效對接),正在不斷重塑患者的就醫體驗。

“李院長常常說,醫療的溫度就刻在這些細節裡。”護士陳國章對此深有體會。他曾全程以弓步姿態托舉一位無法平臥的強直性脊柱炎患者近一小時,隻為確保其眼底手術順利進行。這份堅韌與溫情,成為醫院人文精神的最佳詮釋。

身兼眼科專家與執行院長兩重身份,李拓的日程表總是被行政事務填滿,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作為醫生的初心。每周,他都會雷打不動地留出固定時間坐診專家門診,耐心傾聽每一位患者的訴求﹔深入科室查房時,他會細致詢問患者的恢復情況,手把手指導年輕醫生﹔在手術台上,他更是以精湛的技術為患者驅散眼疾陰霾。在行政與臨床的忙碌切換中,他用行動詮釋著:無論身份如何轉變,“以患者為中心”的醫者仁心,永遠是不變的底色。

“每一個行業做起來都不容易,當眼科醫生可能要付出更多時間,但是看到我們能救助一個患者、拯救一個家庭,這種成就感和自豪感是非常大的。只要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就不會覺得辛苦。”李拓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更是這樣承上啟下,努力詮釋著“使所有人,無論貧窮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權利”的光明使命。(張偉)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