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五老”金牌講師各顯神通 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裡”
![]() |
| 長沙市“五老”金牌講師汪建科(左一)進行快板宣講。受訪單位供圖 |
人民網長沙11月13日電 “老師,您在講什麼呀?”在岳麓山腳的愛晚亭畔,志願者講解員謝宇虹正對游客娓娓道來——從石刻到碑亭,從湖湘文脈到紅色精神,一場沉浸式文化之旅在她聲情並茂的講述中展開。
為了讓更多人聽見岳麓山的故事,這位退休教師自費聘請攝影師,把講解內容拍成短視頻。謝宇虹說:“很多人通過短視頻認識了我,下次來長沙希望我能講給他們聽。”她的丈夫何文笑著說,妻子常常查資料寫文案到深夜。
鏡頭下,謝宇虹用短視頻讓古老的文化煥發新生。鏡頭外,她在每一個講解詞裡融入時代的精神——“要把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以及當代的時代聲音融進去。”她早已對這座山有了特別的感情。
要根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激發文化創新創造力,就要讓文化傳承在基層落地生根。長沙給出的方法是:讓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模范、老專家組成的“五老”金牌講師團,以群眾喜歡的方式講理論、傳文化、樹信仰,讓黨的聲音更近、更暖、更響亮。
在岳麓山的古樹參天、石刻林立之間,謝宇虹每個周末都要為游客講述獨屬於這裡的湖湘文化和紅色故事。
游客們聽得入神,來自上海的游客感慨:“‘你吹過朱熹吹過的風,你感受過近代先賢在這裡感受過的路’,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岳麓山的文化氣息。謝老師講得很好,有自己的想法,也讓我了解了岳麓山背后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謝宇虹的努力下,岳麓山成了傳播湖湘文化的“課堂”,讓傳統與現代在一次次講述中相遇,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進了千萬游客心中。
“竹板一打記在心,全國人民獻力量……”另一邊,長沙縣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區活動室內,清脆的快板聲讓居民笑聲陣陣。69歲的汪建科是長沙市“五老”金牌講師團成員,也是“長沙快板”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用最熟悉的方式,把黨的創新理論唱進百姓心裡。
退休后,汪建科讓快板走上新的“講台”。為了講好黨的最新精神、政策,他反復研讀文件、修改唱詞,每個節拍都要精准貼合理論內容。“快板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老百姓喜歡,也聽得懂。”
“平時看新聞不一定記得住,聽汪老師一唱我就懂了,很貼合我們的生活。”長沙縣星沙街道金茂路社區居民何曉娟笑著說。社區老年大學裡,每次汪建科登場,總是掌聲不斷。
如今,汪建科還帶出一批快板學員,讓理論宣講更有傳承。用傳統藝術形式打通了理論宣講的“最后一公裡”,讓黨的創新理論以這種接地氣、有溫度的宣講方式“飛入尋常百姓家”。
汪建科笑著說:“我雖然退休了,但‘五老’宣講員這個志願者身份不能退。只要大家愛聽,我的快板就會一直打下去。”
不論是謝宇虹用短視頻“講”文化,還是汪建科用快板“唱”理論,他們的共同點在於:讓黨的創新理論“活起來”“傳下去”。在長沙,像這樣的“五老”金牌講師共有1.2萬余名,他們走進社區、學校、機關、企業,年均宣講超3000場,受眾達30萬人次。
長沙市老干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長沙市“五老”金牌講師團已開展宣講2560場,參與基層治理2300余場,他們用真情實感打通理論宣講“最后一公裡”,用接地氣的方式架起政策與群眾的“連心橋”,讓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充滿了人情味與生命力。(林洛頫、譚曾珺)
![]() |
| 志願者講解員謝宇虹(左四)與大家一起交流。受訪單位供圖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