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診療新標杆 湖南這支聽神經瘤治療團隊打破記錄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袁賢瑞教授團隊的第2500例聽神經瘤手術在長沙經開醫院順利完成,他們交出了一份令全球同行矚目的“中國答卷”:全切除率達97%,面神經解剖保留率超99%,功能優秀率突破90%,中小型腫瘤聽力保留率高達70%。這組刷新行業紀錄的數據,標志著中國在該領域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為全球聽神經瘤治療樹立了兼具技術高度與人文溫度的新標杆。
時間回溯至2001年,當袁賢瑞接過湘雅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重任時,國內聽神經瘤治療正面臨全切除率低、神經功能保護難的雙重困境。即便在國際上,大型聽神經瘤的面神經功能保護和聽力保留也仍是未攻克的難題。
“當時行業內普遍存在‘重切除、輕功能’的傾向,但對患者而言,面癱或失聰帶來的生活質量下降同樣致命。”袁賢瑞回憶道。正是這樣的行業痛點,讓他下定決心將聽神經瘤作為專項研究方向,這一堅持便是20余載。
現階段的突破,源於對技術細節的極致追求。在醫院的手術室裡,每台聽神經瘤手術都像是一場精密的“顯微雕刻”。袁賢瑞團隊創新採用“瘤內減壓優先+蛛網膜界面銳性分離”策略,在顯微鏡放大的視野中,將術中組織牽拉力嚴格控制在安全閾值內。
“就像拆除纏繞輸油管的藤蔓,既要清除腫瘤,又不能損傷絲毫神經纖維。”袁賢瑞這樣形容手術的精細度。配合多模態術中監測技術,當自由肌電圖出現預警信號時,手術會立即暫停,這種“如履薄冰”的謹慎,確保了面神經保護的精准化水平。
這些技術創新帶來的改變,直接體現在患者的生活質量上。與傳統手術相比,現階段90%的神經功能優秀率意味著,大多數患者術后能保持面部表情自然,70%的中小型腫瘤聽力保留率更讓他們得以繼續聆聽世界。“醫生不僅要治病,更要讓患者有尊嚴地生活。”袁賢瑞的這句話,正是團隊將醫學人文關懷融入技術創新的生動寫照。這種“腫瘤全切”與“功能保護”並重的理念,徹底改變了聽神經瘤治療的行業格局。
從20年前的診療困境到如今的全球標杆,袁賢瑞團隊的2500余例手術,不僅書寫了醫者仁心的傳奇,更見証了中國神經外科的跨越式發展。在這組沉甸甸的數據背后,是對生命的敬畏、對創新的執著,以及對患者需求的深刻洞察。正如世界神經外科聯合會主席所評價:“中國團隊在聽神經瘤治療領域的成就,為全球同行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實踐參考,展現了中國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與擔當。”(王林濤 周世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