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湖南頻道>> 本網專稿

湖南寧鄉:自主創新鍛造生命科學產業鏈“硬核密碼”

人民網記者 林洛頫
2025年11月19日09:20 | 來源:人民網-湖南頻道
小字號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受訪單位供圖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受訪單位供圖

清晨,在湖南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寧鄉經開區”)的生物醫藥園區,楚天源創的層析柱生產線正全速運轉,萊拓福生物生產的肝癌早篩試劑盒完成最后封裝,華銳醫療的3D打印鉭金屬植入體正進入檢測環節。

寧鄉,以制造業的“硬實力”,打開了生命科學產業的“新賽道”。

從2000年楚天科技落子寧鄉起,這座長沙西郊的城市便與生命科學產業結下了二十多年的“科技之緣”,伴隨著高端醫藥裝備產業的不斷壯大,以制造精度為底色、以民生健康為終極指向的產業鏈,在這座工業強市悄然成型。

如今,隨著一批創新項目加速落地、企業集聚成勢、平台能級躍升,寧鄉生命科學產業從“制造一隅”快速邁向“智造高地”。這條以科技創新為核、產業集群為體、鏈條完善為魂的產業發展之路,正成為湖南產業轉型的生動注腳。

楚天源創生物大樓。受訪單位供圖

楚天源創生物大樓。受訪單位供圖

以創新為先:利用工業制造優勢“破題”發展

“我們寧鄉的生命科學產業,是以楚天科技等醫藥裝備生產企業為核心開始培育的。”寧鄉市工信局局長張毅表示,在湖南省各地競逐生物醫藥賽道時,寧鄉選擇了“智造”這一差異化路徑——不以傳統藥企見長,而以醫藥裝備制造和研發創新為突破口,聚焦生命科學產業的“硬科技”。

走進楚天源創生物大樓組裝車間,裝配工人相互配合且整齊有序的組裝層析柱的每一個零件,反復核對著裝配細節。“層析柱的設計理念完全由我們團隊自主研發,打破傳統設計,走出了一條艱辛卻堅定的國產化自主創新之路。”楚天源創總經理肖立峰介紹。企業通過聯合頂尖科研院所攻堅克難,最終成功研發出國際領先的創新產品。

層析技術的核心難點在於流道設計與裝柱過程控制。由於國內層析技術起步較晚,相關高端市場長期被國外企業壟斷。楚天源創通過不斷創新研發、流體仿真與工藝改進,破解了這一“卡脖子”難題。

“我們通過獨特的流道設計,並結合自主開發的裝柱控制系統,成功解決了層析技術的三大核心難題。”肖立峰進一步解釋道,“一是實現了填料在層析柱內的均勻分布,解決了柱效高的問題﹔其次通過自動化裝柱系統解決了柱效重現性問題﹔最終解決了對裝柱高手過分依賴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楚天源創團隊將航天級的流體仿真與設計技術創造性應用於生物制藥裝備領域,實現了跨學科的尖端技術融合。肖立峰自豪地表示:“我們的流道設計基於精確的數學模型,通過宏觀的設計與裝柱過程精准控制填料的微觀分布狀態,從而大幅提升填料利用率和分離效果。這項技術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更使疫苗等生物制品的純化成本大幅度下降。”

因地制宜,才能揚長避短。

寧鄉正是依托強大的工業制造基礎,實現了制造業基因賦能生命科技,用精密制造的底盤托起高端醫療的創新。

華銳醫療展廳。受訪單位供圖

華銳醫療展廳。受訪單位供圖

與楚天源創相距三公裡的華銳醫療,車間裡數台激光打印機正同步運行作業。湖南華銳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國華指著顯示屏上正在成型的髖關節植入體說:“這就是我們全球首創的梯度孔隙鉭金屬3D打印技術。”

這項技術能根據患者骨骼CT數據精准建模,打印時微孔結構從核心400微米漸變到表面100微米,使骨細胞長入速度提升三倍,並能實現與人體自然融合。打印中依靠華銳醫療的低溫激光熔覆工藝,各項指標系數已遠超國際標准。

“這是典型的醫工結合成果,從‘制造’走向‘治愈’。”王國華表示,企業從研究鉭金屬的物理化學特性開始,廣泛涉獵3D打印、增材制造等前沿技術﹔並摸索工藝窗口、觀摩臨床手術、學習專業全面的醫學知識,把材料學、增材制造技術與臨床醫學知識熔鑄成一套跨學科的研發邏輯。

經過一次次調整工藝參數、進行試驗與優化,失敗后再重新開始。實驗室裡科研團隊展開“頭腦風暴”,不斷重構工藝流程,記錄本上密密麻麻的參數調整痕跡與顯微鏡下逐漸成形的鉭金屬結構,見証了企業自主創新研發的艱辛與堅持。

立足本土工業優勢,通過自主培育創新主體深耕細分領域,並輔以企業長期主義的堅持,寧鄉成功塑造了其生命科學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與發展模式,完成了從無到有、從追趕到引領的跨越。

萊拓福生物的無塵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萊拓福生物的無塵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以集群為勢:構筑中部生命科學產業高地

早上8點,萊拓福生物的無塵車間內,全球首創的多指標聯合檢測算法肝癌早篩試劑盒正裝車發往新疆、甘肅等地,這項技術在國內首次將早期肝癌檢出率提升至70%以上。其成功背后是對精密制造的極致追求,以及10年多年裡對試劑盒持續不斷的技術研發。

“我們引入食品級無菌包裝工藝,將污染率降至萬分之一以下,試劑盒灌裝精度誤差僅±0.5微升,污染率降至萬分之一以下,達到國際最高標准。”萊拓福生物技術總監曹哲介紹,企業落戶寧鄉正是看中了這裡產業聚集效應,將對企業未來長遠發展起到關鍵作用。

近年來,像萊拓福生物這樣聚焦生命科學產業鏈,擁有創新研發能力的企業正加速落戶寧鄉,它們歷經從早期技術拓荒到產業化落地的完整周期,克服了包括成果轉化在內的諸多挑戰,最終在各自細分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一系列技術的突破,為產業集群的崛起奠定了底座。

深入走訪過程中,可以發現寧鄉生命科學產業並非單點突圍,而是依托工業基礎與政策機制的雙輪驅動,構建起從醫藥設備制造到醫療器械、美妝耗材、生物試劑的產業生態。

依托楚天科技這一產業“龍頭”,寧鄉建鏈、補鏈、強鏈,華銳科技、敷爾斯生物、賽諾萊特等近百家生命科學相關創新企業相繼聚集,產業產值2024年突破54.96億元,同比增長20%。

華銳醫療。受訪單位供圖

華銳醫療。受訪單位供圖

這種集群的形成,得益於當地“鏈長+鏈主”機制發揮的引領作用。

寧鄉市領導任生命科學產業“鏈長”,以“鏈長制”推動、協調寧鄉要素集聚和協同創新﹔楚天科技擔任“鏈主”,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牽頭布局上下游配套項目,帶動一批關鍵零部件制造、核心材料研發、檢測服務、醫用耗材等企業同步發展。

寧鄉經開區高層級擘畫產業空間規劃,通過集約化規劃和產業配套,形成空間緊湊、功能互補、協作高效的“工業鄰裡”格局——研發、生產、檢測、應用環環相扣,物流、人流、資金流高效流轉,產業鏈條更加完整,創新生態更加活躍。

楚天微球生產的層析介質是生物醫藥分離純化不可或缺的耗材,而楚天源創的層析柱則是分離純化必不可少的硬件﹔華銳醫療為園區內企業定制開發精密模具,將開發周期從90天縮短到30天……這種基於高端裝備制造基因的空間布局與產業協同,使寧鄉生物醫藥產業本地配套率達65%,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為了讓產業生態成型,寧鄉當地園區從空間規劃到政策供給,都在系統謀劃。400畝醫療器械產業園,正打造“創新鏈—孵化鏈—制造鏈”三鏈貫通格局﹔5500畝美妝谷,總投資45億元,已成為中西部地區首個美妝產業集聚區。

如今,天益醫療項目落地寧鄉,建設血液透析設備、ICU連續性血液淨化系統研發制造基地﹔華銳科技建立動物實驗檢測中心,打造器械安全與有效性評價平台﹔濤尚醫療與湘雅醫院共建“移動醫療工程技術中心”……這些項目構成了寧鄉生命科學產業的“創新聯合體”。

楚天源創生物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楚天源創生物生產車間。受訪單位供圖

以鏈成環:全產業鏈構建高效協同生態

走進寧鄉市工信局,一張“生命科學產業鏈圖譜”格外醒目:從上游的關鍵原材料、核心部件制造,到中游的醫藥裝備、醫療器械研發生產,再到下游的美妝、健康消費品和公共服務體系,一個閉環成形的產業生態躍然紙上。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只是培育一條產業鏈,而是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張毅表示,寧鄉正在推動生命科學產業鏈從“線性串聯”向“網絡協同”演進,通過打通技術、資本、政策與人才要素,構筑具有自我生長能力的創新體系。

這種理念,正通過一系列“鏈上協同”項目落地為現實。

在楚天科技的數字化智造車間內,企業通過物聯網採集設備運行數據,實現全過程質量可追溯。

楚天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唐岳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讓整個生產鏈條都可視化、數字化、智能化,真正做到醫藥裝備制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企業正持續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推動醫藥裝備產業鏈與國際接軌。”

與此同時,寧鄉正著力完善公共技術平台體系,為企業“補短板、強支撐”。生物醫藥公共檢測平台已通過國家CNAS認証,可提供微生物檢測、藥品穩定性試驗等50余項服務﹔華銳醫療聯合高校建設的“醫療器械3D打印聯合實驗室”面向園區企業開放共享﹔園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則集項目孵化、技術中試、成果轉化於一體,成為“鏈上企業”的公共研發客廳。

寧鄉把園區當作一個“開放實驗場”。政府在規劃初期就將基礎研究、產業轉化、成果應用納入統一布局,通過政策、空間、要素的全鏈條設計,推動創新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

美妝谷。受訪單位供圖

美妝谷。受訪單位供圖

而更具標志性的是跨產業、跨領域的融合趨勢正在形成。

在寧鄉美妝谷,來自敷爾斯、蔻斯汀、廣藥集團等企業的研發團隊,正利用醫用無菌車間生產化妝品級別的面膜與護膚品,推動“醫美融合”新業態。憑借醫療器械和美妝產業技術的交叉創新,讓寧鄉成為了全國少有的醫用材料與消費應用融合示范區。

不僅如此,寧鄉還在布局健康數據與智慧醫療平台建設,依托楚天科技的設備數字化基礎,推動醫療裝備、檢測設備、醫用耗材的互聯互通,實現從生產制造到臨床應用的全流程數字閉環。

“寧鄉的目標是培育一個能夠自我進化的產業生態系統。”寧鄉經開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園區將圍繞制藥裝備、醫療器械和美妝等重點領域,重點引進細胞治療、精准醫療、健康食品等新賽道企業,堅持龍頭帶動,完善產業鏈條,推動技術鏈、資本鏈、人才鏈深度耦合,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

從一台制藥裝備到一條千億級產業鏈,從單個企業的堅守創新到區域生態的整體躍升,寧鄉生命科學產業的崛起,是地方產業升級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的縮影。作為長沙生命科學產業版圖上的重要一極,寧鄉正以“醫藥裝備”為支點,探索一條從制造向創新延伸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責編:唐李晗、羅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