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個“家門口的消防站”筑牢安全屏障 湘潭雨湖消防答好民生安全卷
![]() |
| 圖為“家門口的消防站”(單位供圖) |
“以前老舊小區起火,就怕消防車進不來、救援趕不及,現在樓道口有了微型消防站,滅火器、水帶一應俱全,我們心裡更踏實了!”近日,湘潭雨湖區雨湖路街道居民看著嶄新的微型消防站,紛紛為這一民生實事點贊。而這背后,離不開雨湖區消防救援大隊(以下簡稱“雨湖消防”)與街道的聯動發力,用專業守護回應群眾對消防安全的迫切需求。
雨湖路街道作為雨湖區典型老城區,老舊小區、無物業管理小區佔比近90%,電線老化、消防通道堵塞、電動車亂停亂放等隱患突出,“起火后救援不及時”成為群眾反映最集中的訴求,佔比達34%。民有所呼,消防必應。在得知街道將“為無物業(開放式)小區配備櫃式微型消防站”列為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后,雨湖消防第一時間主動對接,將其納入年度重點工作。
微型消防站建設看似簡單,實則涉及站點布局、器材配置、功能適配等多個專業環節。雨湖消防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全程深度參與項目規劃,結合老城區道路狹窄、樓棟密集的實際情況,科學測算站點覆蓋范圍,指導街道完成68個站點的選址布局,確保實現“1分鐘響應、3分鐘處置”的初期火災扑救目標。同時,針對老舊小區火災特點,明確消防器材配置標准,重點配備滅火器、消防水帶、水槍等實用裝備,確保器材適配場景、好用管用。
項目推進中,雨湖消防牽頭聯動市區兩級應急管理部門,與街道、社區及人大代表形成工作合力,破解資金保障、器材採購等難點堵點。在器材採購環節,提供專業技術參數指導,嚴把質量關﹔安裝期間,全程監督施工流程,確保站點安裝規范、器材擺放合理、標識清晰醒目,讓居民在緊急情況下能快速找到、熟練使用。
站點建成后,雨湖消防並未止步於“建起來”,更著力推動“用得好”。針對老城區居民消防技能薄弱的問題,大隊抽調業務骨干,深入各社區、樓棟開展消防安全實戰演練,手把手教學滅火器操作、初期火災扑救、疏散逃生等技能,同步實測“1-3-5”響應機制落地成效。通過專業指導與實戰演練,目前雨湖路街道初期火災平均到場處置時間由過去的8分40秒縮短至2分06秒,真正實現“小火早滅、大火快控”。
下一步,該大隊將持續深化與街道、社區的聯動機制,定期開展微型消防站器材巡檢維護,常態化組織消防培訓演練,不斷提升居民自防自救能力,讓68個“家門口的消防站”真正成為守護老城區安全的“第一道防線”,用專業擔當把群眾的“安全訴求”轉化為“幸福答卷”,持續提升轄區居民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張平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