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一江碧水,这座百年老港如何“转身”?

2020年04月26日08:41  来源:新华社
 

  矶,即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作为长江三大名矶之一,城陵矶如突入江中的岩石一样,与长江水相依相融,目睹它千万年来滚滚东逝,见证它近年来发生巨大变迁。

  城陵矶位于洞庭湖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面宽阔,不淤不堵,自1899年设关开埠以来,一直是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长江中游水陆中转和水水中转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湖南省水路第一门户和对外贸易“北大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破坏与光环相伴相生。机器轰鸣,矿石成堆,晴日漫天灰,雨天遍地泥,是港区居民对城陵矶港的深刻印象。噪音、扬尘、污水、怪味……每一样都难以忍受。

  “我家以前住港口家属区,从来不敢开窗户,灰尘经常铺天盖地。”港区居民涂良回忆。

  “煤炭、铁矿石在码头堆积如山,没有遮盖,一下雨就污水横流,从码头回来,鞋子都不想要了。”在城陵矶港生活了50年的聂志强,一直盼望这座老港口能有变化。

  2016年,长江的发展与保护进入新时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城陵矶港也终于迎来蜕变。

  在通常被称为“新港”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每天产生生活污水100至120吨,加上高岭土等矿物集装箱的清洗污水,过去按三级排放标准处理后,再排入长江,给水体造成污染。2016年前后,城陵矶港投入1800万余元对此进行提质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升级后,生活污水排放标准由三级提升到一级,集装箱清洗污水沉淀后进行循环利用。

  “你看,处理后的污水流到这里。”岳阳城陵矶新港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蒋海兵带着记者来到一个清水池,只见十几条金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废水”能养鱼,垃圾也要“验收”。蒋海兵介绍,此前已引进环保科技公司,对集装箱码头垃圾分类回收,靠岸船舶需取得“垃圾签收单”,才能到海事部门办理出港手续。还有靠港船舶岸电设施、港口高效节能系统、港口智能化运营信息系统等陆续投入使用,尤其是码头一期工程所在的340米长江岸线近年来进行复绿,新植草皮1.8万平方米、新栽乔木1230株,搭配上五颜六色的集装箱,俨然成了一个公园景观式港口。

  而一度面临可能要整体搬迁的“老港”,变化更是超出周边居民的想象。

  这是4月16日拍摄的湖南岳阳全封闭“胶囊”形散货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振海 摄)

  近日,一个被称为“胶囊”的巨型散货大棚在城陵矶港出现。它横卧岸旁,银色椭圆形外壳,充满后现代设计感的独特外形,加上其特殊功能,让它迅速成为“网红”,吸引了大量摄影发烧友和网友。

  它是湖南省2019年6月开工建设的城陵矶港环保提质改造项目的主要工程。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主任王文华介绍,“老港”是散货码头,铁矿石等货物过去露天堆积和转运,扬尘和水污染很大,有了这个巨型“胶囊”形散货大棚,船舶靠岸后,通过桥式卸船机把货物卸到皮带机上,再输送到大棚里,堆积或装进火车,整个过程全封闭,加上棚内持续喷雾,最大限度避免污染。

  4月25日,这个长470米、宽110米、高46.5米的散货大棚正式投入使用。新安装的设施能够在1.5小时内对一列有50节车皮的火车完成装车作业,不仅利于环保,也极大提升生产效率。据悉,为进一步减轻对长江生态的影响,“老港”5个泊位未来将缩减至2个,但每天的作业能力将由6万余吨提升至8万吨左右,能为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更强劲的支撑作用。

  “港口旧貌换新颜,变化大得简直难以想象,设备越来越新,环境正在变好,作为老‘港口人’,我们非常高兴。”聂志强感慨。

  守护一江碧水,城陵矶要继续与长江水相依相融,这座百年老港正在迎来绿色、高效的“转身”。(记者周楠、张晓迎、王昕怡)

(责编:唐李晗、罗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