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就答记者问

2020年09月18日20:49  来源:红网
 

9月18日,衡阳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首场之衡东专场在衡阳市新闻发布厅举行。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衡东县委副书记贺殷、副县长谭志兴围绕衡东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成就答记者问。

记者:衡东县在脱贫攻坚中创造性提出了“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的产业扶贫模式,能否介绍下主要经验和成效?

衡东县委副书记贺殷:目前,衡东县已在扶贫产业链上新建党组织34个,联合企业党组织21个,建强原有村党组织181个,带动3200余贫困户9650余人增收。“支部建在扶贫产业链上”这一模式得到省委组织部、省扶贫办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支部建在产业链,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主心骨”。根据扶贫经济组织帮扶模式和贫困户参与途径,建立股份合作型、自主发展型、劳动务工型等三种功能的扶贫经济组织,把党支部建在扶贫经济组织中,科学合理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目前,衡东县在扶贫产业链上共建立扶贫党支部34个,带动5400余贫困人口发展黄贡椒、油茶、黑木耳种植等特色农业产业,形成了规模效益,实现了共赢。

二是党员聚在产业链,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领头羊”。衡东县从创新意识强的农村党员入手,将党员的先进性与创客融合,选取培育优秀农村党员创客,推选扶贫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长,配齐配强产业“领头羊”,将优秀党员聚到扶贫产业链上来,带领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目前,衡东县共培育农村党员创客800余人。其中247人进入党支部班子,202人创客担任扶贫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较好的发挥了产业扶贫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群众富在产业链,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向心力”。衡东县强化党组织扶贫功能,出台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参与产业扶贫奖补方案》,明确对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产业致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支持,通过支部和党员创客组织发动,把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捆绑在一起抱团发展扶贫产业,让他们成为股东,成为利益共同体,让贫困户发展产业有“向心力”。目前,在产业党支部的引领下,全县涌现了李花缘、清雅等一批专业合作社,通过委托帮扶、直接帮扶、股份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8306户23833人,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确保了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

记者:提到衡东,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美味可口的衡东土菜。请问衡东县是如何利用“中国土菜名县”这块金子招牌,助力脱贫攻坚?

衡东县副县长谭志兴:“到衡东吃土菜”已成为衡东人民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截至目前,衡东土菜省内外餐饮门店达1500多家,土菜从业人员达12万人,年产值突破40亿元,产业链创税达1亿元。自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衡东县充分发挥“衡东土菜”品牌优势,全力做好土菜产业扶贫文章,把贫困户全部深度嵌入到“衡东土菜”种养、加工、服务产业链条之中,实现了户户有产业,脱贫有支撑,收入可持续,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舌尖扶贫之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县贫困户6300户18500余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主要打好三张牌:

一是打好土菜特色牌,让贫困户家家有产业。为此,我们紧密对接衡东土菜原辅材料需求,聚力发展三樟黄贡椒和“衡东大桃”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精心打造了黄贡椒、软条白沙枇杷、黑木耳等23个重点产业扶贫项目,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直接带动1.1万余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了家家有产业,人人是股东。特别是作为“衡东土菜”之魂的黄贡椒产业发展迅猛,种植面积达2万亩,实现综合年产值5亿元以上,直接带动贫困户751户2623人脱贫致富,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二是打好土菜融合牌,让贫困户脱贫有支撑。发挥“衡东土菜”产业链条优势,大力开发“衡东土菜”产业就业岗位,通过免费招收贫困学子学习土菜烹饪技艺、服务技能,与衡东土菜餐饮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产业企业建设扶贫车间等方式,全行业共解决贫困人口就业9000余人。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土菜名县”金字招牌、“罗荣桓元帅故居”红色名片,融合推进土菜、农业、旅游扶贫产业发展,让贫困户脱贫有支撑。

三是打好土菜消费牌,让贫困户增收可持续。放大“衡东土菜” 品牌优势,持续推进土菜消费扶贫,着力拓展扶贫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加强餐饮企业与生产基地的供销对接,确保扶贫经济组织和贫困群众生产的农产品能投入市场、获取收益。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衡东促销农产品达到近亿元,其中扶贫产品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00多人增收。

下一步,衡东县进一步强化政策引导,持续做大做强衡东土菜产业规模,全力打造种养、加工、物流配送、体验展示、餐饮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持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记者:脱贫攻坚战以来,衡东县取得了显著成效。衡东县下阶段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全面奔向小康?

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徐志毅:下阶段,衡东县将紧紧围绕“一保两防”(保脱贫、防返贫、防致贫)目标,聚焦“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抓实抓细各项工作。

一是强化重点帮扶。对脱贫任务较重的乡镇和未脱贫贫困人口在30人以上村(社区)实行重点帮扶,重点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等工作,组织民营企业和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村,确保如期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二是强化就业扶贫。对全县贫困劳动力情况、就业信息实行动态管理,继续实行点对点有效对接,做好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的稳岗工作,加快实现有意愿外出的贫困劳动力务工。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全年建设认定扶贫车间100家以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到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务工,用好扶贫公益岗位,动员组织贫困劳动力、边缘人口等参与以工代赈工程建设,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三是强化消费扶贫。加大扶贫产品销售力度,通过单位工会采购、建立消费扶贫超市专柜、企业和社会参与销售等多种方式,解决扶贫产品销售问题。

四是强化监测帮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行“一户一监管、一户一帮扶”监测机制。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边缘人口,给予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技能培训、扶贫公益岗位等扶贫政策支持。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强化低保、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综合性保障措施。

五是强化风险防控。持续着力抓好“收入不达标、‘3+1’保障、工作作风、台账资料、扶贫系统数据、扶贫资金项目、信访舆情、扶贫小额信贷”8大风险防控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及时化解扶贫领域涉贫信访事件,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记者 石珊 通讯员 周健 颜伶俐)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