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专家:入冬后中国抗疫需备“三大件”

2020年10月23日0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进秋入冬后,新冠肺炎是否将卷土重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吴尊友21日在福州表示,得益于有效防控,未来一段时间,中国不会爆发类似初期武汉那样的严重情况,或可发生小范围的、零星的疫情。

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福建省首期东南科技论坛21日在福州举行。吴尊友在论坛上做《新冠疫情形势与防控策略》专题报告时做上述表示。

尽管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得当,但病毒并未销声匿迹,全球形势依然严峻。多位专家在论坛上呼吁,中国抗疫之路还需装备“三大件”:在预警机制、疫苗防疫策略和人才储备上做更深层思考。

资料图:9月6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主市场铁路以北区域开放营业,标志着新发地批发市场全面复市。图为防疫人员在运输车辆上采集样本。 中新社记者 赵隽 摄

预警机制还需更灵敏

“目前病源还没有找到,也许病毒重组还会再出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指出,青岛、大连和北京新发地的病毒序列存在微小差异,之所以没有闹大,正因中国防疫手段有效,“全国必须马上形成全面的预警网络。”

吴尊友表示,当下的卫生健康系统的疫情监测还需“更灵敏”,提高基层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

他以北京新发地成功的疾控经验表示,不仅民众一旦发现发热头痛即就医,基层医护和疾控人员亦需反应到位,“如北京新发地晚发现3天,疫情病例可能超过1000,晚发现两周,病例可能突破10万。”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梁万年认为,当前的卫生健康系统疾控预警网络缺乏动态的自主激励,需加快与医疗大数据结合,融入医联体建设,用信息技术挖掘整理疫情数据,以服务疾控形势研判。

疫苗策略可争得防疫时间

目前,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包括围堵策略、核酸检测策略和疫苗策略,当局鼓励民众接种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减少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防止医疗资源挤兑。

新冠肺炎疫苗备受公众关注。专家在论坛发言透露,目前,中国已有13个新冠肺炎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个疫苗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

高福指出,在当前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现有的疫苗还没有到普通人大规模接种的阶段。

“在中国现在的环境里,普通民众感染病毒机会很小,倒不是新冠肺炎疫苗的优先人群。”吴尊友说,接种新冠肺炎疫苗优先考虑防止新冠肺炎病毒输入中国的第一道风险的“守护者”们,包括海关、边防口岸、从事与疫情相关工作的医务防疫人员等。

吴尊友说,对可能造成死亡率较高的,如老人和有基础性病变的人群,也应考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如果这两个人群能够保护住,疫苗对于控制疫情基本上就能达到我们的期待”。

吴尊友坦言,虽然新冠肺炎疫苗的长期效果不确定,“但哪怕有6个月、12个月的保护效果,对于控制疫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加强高水平人才储备

梁万年表示,应当审视到,当前中国CDC(疾病预防控制)智能功能的定位并不完全契合实际要求,难以从系统的“数字语言”变成政府的研判依据,“关键问题在于,缺乏能够进行数字研判的人才。”

“CDC防治结合是国家重要战略,未来需加大医学教育。”梁万年指出,需培养大批通晓科学技术、能够融会在地人文社会经济情况的疾控人才,并予以“体面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空间、社会地位留住人才”。 (记者 林春茵)

(责编:李淑静、唐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