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山无竹梨村无梨 郴州安仁精准扶贫有妙招

【查看原图】
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受访方供图
扶贫干部走访贫困户。受访方供图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2020年12月11日14:31

人民网长沙12月11日电 “竹山无竹,梨村无梨”曾是对位于郴州市安仁县竹山乡梨树村的真实描述,这里没有河流经过,地势偏高,农田灌溉水源较为匮乏,导致竹和梨难以生长;同时,地方偏远,交通闭塞,道路狭窄,每到逢年过节会车困难,且电力不畅、电压不稳,煮饭都半生不熟。过去,由于水路、公路、电路三路不通,导致全村生活困难、收入微薄,是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村。

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针对梨树村的“病症”,从2014年起,根据党中央扶贫工作部署,启动了至今为期6年的扶贫开发,实施“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策略,对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对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重点安排项目,帮助村里,通了水、宽了路、稳了电,同时,在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全面进行帮扶,成效显著。

解决三大拦路虎 水、电、路齐畅快

要致富先通路,2018年,通村主道窄路加宽,拓宽至4.5米,并在危险路段安装安全护栏,彻底摆脱了以往会车难的窘境。村内水泥道路实现了“组组通”。村民侯小禄说,他90年代便开始在家里培育花卉苗木,但因交通不便,销售成为老大难问题。种粮大户金灿灿的稻谷有时销售也困难,因为路太烂,这些货运司机不愿跑梨树。村主道硬化尤其加宽后,花卉苗木百里飘香销路畅通,百姓的农产品也更容易地走上了市场。

水利兴方能农耕丰。村里近年来抓住贫困村政策优势,向上级争取200余万元对17口山塘水库进行加固维修,农业水利条件大为改善,烤烟和水稻种植得到有效灌溉。

贫困户侯细玉乐呵呵地说,水利条件改善后,他家发展烤烟水稻连作,一年一家可以挣到10余万元,在家务农创收顾家两不误还自由,不用外出辛苦打工也能增收致富了。

“以前电饭锅煮个饭都不利索,现在几台家电一起上都没事!”实施农电改造,增设变压器,改造旧线路,彻底解决了电压不稳的问题,村民放心用电。

为了让村民办事方便,竹山乡克服资金等诸多困难,新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方便群众办事。现在,群众普遍反映办事较以往方便快捷多了。

坚持特色产业“造血” 三驾齐驱动力足

“输血”治标,“造血”治本,硬件设备的问题解决了,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是关键。梨树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农业,传统产业水稻生产是基础,支柱产业烤烟种植是动力,特色产业花卉苗木是亮点,三驾齐驱,村民自身发展动力显著增强。村民龙顺以前到处打零工收入微薄,在村干部的引导下,于2015年种植烤烟和花卉苗木,一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他说这主要还是政府重视烤烟种植他才可以才家门口有稳定的收入。

下桥组侯连牛儿子侯德生初中毕业后,经村干部介绍,到郴州技师学院就读“两后生”。侯连牛说,两后生政策减免了学费3万余元,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拿到中专文凭,学到了就业本领。今年毕业,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到学校聘请。

易地搬迁户谭俊明没有房子居住,一家人原来寄居在岳母家,2017年,村干部掌握情况后,帮助其申请了易地搬迁政策,政府按照标准补贴了18万元,厨房厕所等一应俱全,住房得到了保障。谭俊明感慨道:“党的政策真的好,没有易地搬迁政策我住房无法找。”

县派驻梨树村的三名工作队员,五年来一直坚守在村里,与村干部、群众同吃同住战脱贫。队长唐征鉴连续几个月住在村里未曾回家,队员左连安驻村走访时,两次摔伤,仍坚持在岗,队员侯小波带头发展烤烟生产,带领烟农创业增收。

经过这些年的扶贫开发,梨树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驱车来到竹山乡梨树村,接近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巍峨庄严的石牌坊,正中央印刻着金灿灿的“梨树村”三个字,左右分别矗立着2根石柱,上面印刻着两副对联。沿着村道蜿蜒而上,空中弥漫着花草的芬芳,马路整洁宽敞,一栋栋明亮的民房扑面而来,道路两旁绿水青山,老百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用我们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来换取老百姓的幸福指数!”竹山乡党委书记郭德明同志表示,梨树村的脱贫攻坚战就是国家实行精准扶贫以来,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我作为基层一个党委书记,任重道远,接下来就是再次抓住乡村振兴这一伟大机遇,带领干群把我们乡村建设得更加美好!”(陈湘红 陈奕龙)

分享到:
(责编:李淑静、彭应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