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文旅

长“虹”卧波

——解析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投资人陈志冬的“家国情怀”

2021年07月06日14:16 | 来源:湖南日报
小字号

▲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投资人陈志冬。

▲陈志冬先生激情演讲。

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学生风采。(本版图片由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提供)

陈志冬的一生,似乎总是与桥有关。

首先是一部《桥》的电影。他的童年时代,前南斯拉夫的这部战争片,让他沉浸在情节之外,更惊叹于“像屁股一样”的桥的壮丽。

其次是两座实体的桥。他的大学时代,在去往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求学的途中,湘江一桥和南京长江大桥,装点了他青春的背景。

或许是专业使然?在人生角色的多次转换后,陈志冬,再一次地与“桥”纠缠在了一起。

今天,成为陈志冬的同位语的两座“桥”,一座叫“云天渡”,一座叫“恒定”。

古语云: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陈志冬对此的解读,有着朴素的民间智慧:渡人者自渡,自渡者渡人,我们都是那个摆渡人,又是那个被渡者。天地之间,万物轮回,你所有的付出终究会在某一天,以另一种方式回来。

“奋斗作桥,以身渡人”,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播下的种子,如今,已在陈志冬的心里长出一棵大树。经由“云天渡”和“恒定”,一片片养眼、养心的绿意,无声地蔓延开来。

企业家的思维: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2018年6月12日,在美国马里兰州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第35届世界桥梁大会上,一座形态优美而薄如蝉翼的白色大桥,被镀上了金色的亚瑟·海顿奖章。这是世界桥梁届最高奖项之一,授予世界范围内在理念创新以及非传统设计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桥梁项目。

这座白色大桥,正是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

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如何才能抵达世界顶级桥梁殿堂?陈志冬用一座“云天渡”给以了惊才绝艳的回答:跨越空间的,是梦想。

满地都是六便士,陈志冬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从宁乡的农家小孩,到南京工程兵工程学院的学子,再到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掌门人,路径曲折,逻辑,埋藏在了时代与人的互动里。

1987年,一个充满了起点感的年份,中国企业家的成长故事开始了。这一年,第一批“全国优秀企业家”进入了评选,“企业家”这个名词被正式启用。

也是在这一年,青春懵懂的陈志冬走出了大学的校门。或许是彼时的一粒种子,催开了陈志冬若干年后春天。

“那时候的年轻人喊的是‘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讨论最多的也是靠什么来振兴中华。”回忆,在陈志冬的眉头荡漾开来。几番思量后,实业报国的思路越来越清晰、想法愈来愈强烈。

1992年,时代打开了闸门,大批知识分子“下海”弄潮。怀揣本科学历证书的陈志冬毅然赶赴了这轮盛会。

这样的毅然,不仅仅是对财富的冲动。在这波大潮中,盘点军人出身的企业家,就会发现,陈志冬与柳传志、王石、任正非、郑永刚、郭凡生、汪海等人,都有着军人的果决与勇敢。

因此,实现财富自由后,陈志冬转身就离开了当时火爆的房地产行业,从零起步,投身到了亟待成长的旅游行业。

经过漫长的等待,2006年,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迎来了它的又一位“主人”。而偏僻且游人罕至的慈利县三官寺乡,当时表现得不冷不热、漫不经心。

毗邻热门景区,张家界大峡谷却只能抱有着一腔遗珠之恨。怎样才能让世界看见?

让世界看见,必须得是世界级的。陈志冬把他的目光从大峡谷里拉出来。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U型玻璃平台给了陈志冬以启发。美国可以有,中国也可以建!

而且,建,就要建成世界独一无二。

在对全世界建筑设计师进行搜寻之后,以色列馆“海贝壳”的设计者、以色列建筑设计大师渡堂海(音译),从海量的网络水域里游上了陈志冬的桌面。于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与渡堂海的牵手,成了陈志冬的一个拐点,也成了张家界大峡谷的一个拐点。

陈志冬大胆的想象、张家界大峡谷狂野的自然与丰厚的人文、以及东方独特的美学,构建起了一个奇诡的世界。“一座看不见的桥”、“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人造景观不能喧宾夺主”、“中华文化,国际理念”……这些关键词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最终,它们在碰撞、裂变、再生、融合之后,以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流淌在了渡堂海精雕细刻的线条上。

又是一个十年,2016年,深藏功与名的张家界大峡谷,终于,惊艳了世界。

云天渡,一个多么有想象力的名字。

仙气缭绕的山峰,五光十色的溶洞,飞流直下的瀑布,世界级的自然景观,实现了与世界级的人工建筑的完美链接。

自2016年面世后,“云天渡”获得数十项世界之最,2017年斩获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2018年获得世界桥梁最高荣誉的亚瑟·海顿奖。游客流量从每年不到五万人,一下暴增至每年380万人。

惊艳的不只是市场,而且是业界。

独一无二,陈志冬做到了。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创造了世界最长玻璃桥面人行桥、世界最高玻璃桥面人行桥、世界最高蹦极台、世界最陡溜索、世界首座空间索面大张开量空间索面悬索桥、世界首座玻璃作为主受力结构的大型桥梁、世界上主梁的高度和跨度比较小的桥梁、世界上首座超大跨度而没有抗风揽的悬索桥、世界首座同时采用多种减震装置来遏制不同方向振动的桥梁等十项世界之最。

专业的说明过于枯燥与艰涩,那么,用通俗一点的吧:

2018年国际桥梁大会,组委会给出的颁奖词不吝对想象力的赞美:张家界玻璃桥为连接文化和自然提供了一个“透明”的解决方案,凭借透明的材质“展示了创新和想象力”。

2020年“中国经济新闻人物·新经济领军者”的颁奖词,充溢着对创造力的赞歌:用独特的思维和视角,谋划张家界大峡谷旅游的发展,从名不见经传到湖南旅游新名片,以“旅游+万物”创新引领旅游新风向。

至此,在中国桥梁建造史上、世界桥梁建造史上,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矗立起了临风的形象。

这座桥,通向了一个怎样的未来?不断攀升的数据显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井喷式的游客增长,已经赶超核心景区武陵源和天门山,其经济综合效益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武陵源和天门山。

永远迎接创新挑战是企业家的生活方式,他们永远把发现机会并将机会变成商业结果作为乐事。这要求企业家一直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保持极强的学习能力。

“现在已经到了自主创新的时代,中国企业是时候向世界提供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了!”陈志冬说。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教育家的情怀: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2020年8月,长沙市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正式揭牌。作为湖南第一所引进“北大新世纪”教育品牌的高中,“恒定”总投资7.9亿元,形成了包括4200人的普通高中和800人的国际学校的办学规模。北大精神+湖湘底蕴,一所普通的高中诞生,却有着并不普通的意味。

从一座有形的桥,到一座无形的“桥”,陈志冬由旅游分身教育,又是什么使然?

知识改变命运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陈志冬切身的感受。从宁乡一座贫穷、闭塞的小村庄走出,知识的赋能,才为他廓开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世界。

“6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当时妹妹2岁姐姐14岁,母亲体弱多病。我能够完成学业,是很难的。那时我就想,等自己有能力了,就去办学,给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的机会。”

少年的初心如何坚守为成年的使命?陈志冬用一座投资7.9亿元的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给出了大气磅礴的回答:超越时间的,是情怀。

远方的高山不会让人懈怠,而鞋子里的一粒沙子却能。

由政治追溯到经济,由经济追溯到教育,陈志冬在他的成长经历中,梳理出了个人与社会的走向。

“投资办学,让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找到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路径。”陈志冬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之所以要创办一所高中,是因为我认为高中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陈志冬的眼里,教育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以后有饭吃、生活得好,还要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创新型人才,这是民族需求、社会需求、国家需求。

今天的孩子很容易读懂萨特,加缪或卡夫卡,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表面化的世界里。可他们很难读懂像莎士比亚、歌德和托尔斯泰。陈志冬慨叹,当下的教育及其环境,无法为他们展现一种博大的世界和胸怀。

教育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如果没有学校教育给一个人提供最初的翅膀,他的生命是无法展开的。

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孩子。在恒定,情怀很大,也可以很小。

给一位失去双腿的学生专修了一条无障碍道路,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为特殊学生提供宿舍并开辟专门的食堂窗口……不一而足。

在恒定,陈志冬要求既要做到有教无类,又要实现因材施教。因此,为学生量身制订学习计划,实行学科培优补弱、集中辅导,提升薄弱科目,真正实现了日有所进、月有所获。

此外,定期邀请专家、学科名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进行学科知识梳理、考试技巧指导、重点难点解析,并与长沙各大知名学校展开常态化的联考工作,不断强化提升学习效果。

真正的人才都要敢于面对失败与挫折。成就居里夫人的,不是几千次失败吗?从许多成功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家身上,陈志冬发现,比考试成绩更重要的是内驱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热情、坚持等等因子。但这背后,决定一切的根本,则是社会的教育思想。

因此,在恒定,教育按照学生的正常发展规律设计,一切要为了孩子人格健全、心地善良、心理健康,能以正确的价值观看待社会并与社会相处。

学校为此专门配备了心理老师,不定期举行心理讲座,并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坚持心理疏导。同时,还跟踪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定期反馈抽查,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恒定始终把学生的人格教育放在首位,不仅让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作为全人教育的生命教育课程,注重唤醒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并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进而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值和生命价值观。

“我希望学生经过三年的培养,懂得幸福并具备获取幸福的能力,他即便将来就是做环卫工人,也是哼着小曲扫马路。”陈志冬的轻松背后,是一腔教育家式的郑重。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变成人才大国?中国的人口红利怎样才能提升为人才红利?教育,是唯一的桥。

“恒定的办学理念是,办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造精神的一流高中,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出健康、儒雅、笃实、力行的新一代。”陈志冬也给恒定树立了一个小目标:“我们将用3至5年时间,把恒定中学打造成湖南校风最好的学校之一、学生综合素质(情商、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最好高中之一、文化成绩提升幅度最高的学校之一。”

个人出彩,国家才能出彩。创新中国,不只是国家层面的设计,更应该是社会层面的唤醒。就像陈志冬为“恒定”拟绘的路径一样:唯恒定,以致远。

战略家的格局: 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

6月7日,一年一度最能影响国人的日子。在简朴、狭小的办公室里,陈志冬侃侃而谈。玻璃窗外,是北大新世纪恒定中学宽阔而隆重的运动场。

接下来的三天,成千上万的年轻学子,将给自己的未来、中国的未来,提交人生的第一次重要的答卷。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38年前的夏天,陈志冬怀揣着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热血,走过了同样的竞技场。这样的情愫,贯穿着他一生的步履与心路。

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大格局。格局既是心理空间,也是精神结构,还是生命容量。常言道,再大的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对个人来说,如果事业是饼,格局就是烙饼的锅。

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那能就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国,就做全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就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能看到十年后,那你就可以做十年后的生意。

军旅生涯,陈志冬最大的收获是格局。他说:我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我的身后,却是我的国家。

云天渡,它的第一次亮相,便瞄准国际级的平台。

建设阶段,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便开始了远征。

利用以色列人在全球的影响力,将渡堂海作为引子,陈志冬为即将横空出世的“云天渡”擘画出了“当惊世界殊”的路线图。

第一个目的地是以色列。以色列国家电视台发布了24分钟的纪录片,专题报道中国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设计者、以色列的先锋生态建筑大师渡堂海。以色列当地报纸《Yediot Aharonot》也用对开整版报道了这位杰出人士及其作品。因为渡堂海,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瞬间就俘获了以色列民众高傲的内心。

第二个目的地是欧美。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引路的是英国广播公司,其以色列籍记者当仁不让地将“以色列”、“渡堂海”的印签烙在了这座惊世核俗的大桥上。激情的文字、大幅的照片,一时秒杀了欧洲的同类作品。

远在美洲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感受到了一座桥梁的热度。在有色眼镜的多方审视后,他们不得不把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评选为全球11座最壮观的大桥之一。

2016年7月,陈志冬又导演了一场大戏。他辗转邀请到了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前往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测试安全度。在记者“oh my god”的连串惊呼声中,一辆辆汽车鱼贯而过、一把把铁锤轮番上阵,然而,长430米、宽6米的玻璃桥,却岿然不动、毫发未损。

文字、图片、视频瞬即传向了全世界。“云天渡”,一时风头无两。

恒定,它的第一次出位,便牵手了头部级的平台。

筹划阶段,恒定中学便与北大新世纪教育集团联系了起来。

“不是现实支撑了梦想,而是梦想支撑了现实”。北大,总是和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站在一起,它代表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代表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精神。

“北大新世纪”入湘,源于陈志冬的选择与坚持:“我们将以学生成长为本,面向‘全人教育’和‘未来教育’,高起点、高规格打造融生态化、现代化、人文化于一体的智慧校园。”

北大新世纪教育集团是由北京大学投资、北大新世纪集团主管的教育职能机构,拥有国内领先的教育品牌、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北大的办学优势,共享北大优质教育资源,已经在广州、贵阳、西安、温州等多个城市创办学校。

湖湘底蕴+北大精神,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恒定之所以奠基了这样的基因,是因为陈志冬认为,将来的中国青年,既要立足传统文化根基,又要面向未来,拥有与世界对话和交流的能力,以开放的胸襟将中国带入世界共同发展的版图。

时代,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更没有辜负时代。在国家意志与民族意志下,中国的企业家,既是时代的推动者,也是时代的受益人。

2019年,由中国公路学会和陈志冬共同设立的世界人行桥奖訇然开启,陈志冬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云天渡”的成功,在中国乃至世界带动了玻璃景观热,独木难成林,满园花开才是春。陈志冬说,设立世界人行桥奖,就是为了促进人行桥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企业需要为解决全球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因为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需要中国企业能对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提出中国的方案,缔造中国式的商业之美、产业之新、时代之潮。

陈志冬的思考,已经切入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核。

“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这些热词,是中国向二十一世纪发出的邀请。伴随着铿锵的频率,中国,正更加积极地为世界作为。

托夫勒有一句话是最恰当的注脚:“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明天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

陈志冬的“桥”,还在延展着。他的下一个“会使我们所有人大吃一惊”的作品,已经纵横在了他的想象里。(李 俊)

(责编:唐李晗、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