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本网专稿

湖南:平台奏响协作曲 绿色发展谱新歌

匡滢、向宇
2021年10月27日08:4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2021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现场。蒋凌 摄

近日,以“低碳 循环 发展”为主题的2021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以“低碳、循环、发展”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契合行业发展大势,为展示行业最新技术及成果,深化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

本次展会采用线上线下双平台方式,成果丰硕。线下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600多家企业参展,包括40家世界500强和一大批行业知名企业;线上展会同样精彩,从18日开幕以来,截至25日平台注册供应商2416家,上传产品数10655个,对接国际采购商400余家,举行了478场线上视频采购会议,达成采购意向320余项,涉及意向订单1560万美元,分别来自土耳其、埃及、利比亚、南非、美国、新加坡等35个国家。18-25日平台访问量27万人次。

展会成果只是湖南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自“十三五”以来,湖南省把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紧密结合,坚持守护好一江碧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严守生态安全屏障,积极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筑生态屏障 打造绿色高地

湖南永州湘江源国家森林公园。湖南省林业局供图

三湘大地,岳麓山、沩山、大围山如天然屏障,环绕着热土潇湘;耒水、沩水、浏阳河似柔情少女,奔往浩浩荡荡的湘江。

“要严守‘一江一湖三山四水’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打下坚实基础。”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群,在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自湖南省提出“生态强省”发展目标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强化系统思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保护修复,加大境内163公里长江岸线的保护力度,深入推动长江保护修复攻坚八大专项行动、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

洞庭湖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湖南省委省政府对其实施了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洞庭湖生态环境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重点区域整治,修复湿地生态8.6万亩;持续开展鱼类人工增殖放流行动,在长江湖南段、洞庭湖等水域实施为期十年的禁捕政策,切实提升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9.96%。

在洞庭湖,251个砂石码头被拆除复绿,取缔入河排污口近1000个,江豚翔泳、麋鹿群集的动人场景又再次重现。如今的洞庭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20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超过28.8万只,同比增加16.6%,创下10年之最,江豚稳定栖息种群达130头左右,麋鹿种群数量也发展到220头,呈现出草多、鱼多、鸟多、水好的“三多一好”喜人态势。

为进一步保护生物多样性,湖南省不仅强化对生物多样性空间的“保护”,划定重点区域,还通过实施就地保护、近地和迁地保护等多种保护措施,使得重点珍稀濒危物种种群逐步恢复。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秋沙鸭由2015年的54只增长到2020年的136只;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莽山烙铁头蛇群数量恢复到500余条;洞庭湖长江江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数量达到120多头;洞庭湖麋鹿达210余只,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自然野化种群;中国生物物种红色名录认定为野外灭绝(EW)植物喜雨草被重新发现,生态系统呈现出和谐景象。

促低碳循环 发展绿色产业

塑料垃圾系统回收,经无害化处理再利用;废油脂通过加工制成工业级混合油;餐厨废水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在本届绿博会上,各大参展商齐“亮剑”,纷纷展出了自家促进低碳循环发展的“拿手本领”。

据测算统计,目前约90%的碳排放来自于化石能源消费,70%左右的碳排放来自于煤炭消费。“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在于严控化石能源消费,大幅减少煤炭消费。”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周震虹副主任介绍道。

如何实现低碳?湖南汨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提供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闭合环路思路。园区通过对双高企业进行源头禁止,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调整能源结构,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同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置时,提供电、蒸汽等清洁能源;再生塑料中水回用工程则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和水的循环利用。“十三五”期间,园区GDP年均增长率12.4%,但GDP能耗强度比平均降低2.25%,减能增效,促进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为进一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湖南省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创建,在全省征集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标准创建计划,遴选确定80家工业企业、11家工业园区纳入绿色体系创建计划;向工信部推荐了30家优质绿色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在上半年,还出台了15个省级绿色设计产品标准,发布了首批《湖南省绿色设计产品清单》,纳入首批清单目录标准的共22个;通过《清单》以加大绿色设计产品的培育推进力度。

此外,还积极组织召开了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培训会、开展“绿色产品、节能技术”进园区的推介活动,以加快推进全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让“绿色”真正成为湖南“底色”。

抓节能减排 提升绿色成效

湖南岳阳汨罗市客运总站的电动汽车。袁东伟 摄

“节能减排”是湖南省平江县瓮江镇盘石村亮眼的地方名片。

该村2016年被列为省级低碳社区试点村,217户住房均按节能建筑标准建设,全村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实行“禁鞭、禁炮、禁塑”,采用天然自来水利用、雨水回用、雨污分流,绿化覆盖率达72%,光伏或节能灯使用率达100%,自行车和电动车、太阳能和空气能热水器、天然气灶覆盖率达98%以上,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

在湖南,像“盘石村”一样注重节能减排的村落还有很多。

为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湖南省多措并举狠抓工业节能提效,突出抓好高耗能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以点带面抓出成效。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加速化解淘汰低效和落后产能,规模以上有色企业由2014年的905家减少到2020年的548家,累计退出粗钢产能约500万吨,关闭粘土砖厂2107家、石灰土窑374家、淘汰轮窑企业94家。

同时,随着新能源车的广泛推广,“电动出行”逐渐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湖南省交通运输厅通过完善补助政策,安排奖补资金,对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大力支持。2016-2018年期间,省交通运输厅配合省财政厅、省经信委开展“绿色公交”试点,对14个市州、试点县市2018年(含)以前新能源公交车占当年公交车保有量的比重达到85%(含)以上的,给予“绿色公交”推广奖补资金支持。还在长沙、郴州、益阳等地的长途班线和货车上试点液化天然气(LNG)。据悉,截至2020年底,我省共有公共汽电车32229辆,其中纯电动车22812辆、混合动力车6253辆、天然气车1718辆,绿色公交占比达95.51%。

据了解,去年全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4360亿元。产业集聚态势日趋明显,逐步形成以长株潭为核心,辐射衡阳、永州、郴州、娄底的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多个细分领域形成比较优势,氢氧化铍、碳酸锂提取技术国际领先,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装备、高效能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轨道交通牵引电机及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等技术产品全国领先,节能电气设备、装配式建筑等产业国内优势明显。

改建筑方式 共享绿色环境

湖南首家“时尚邻里社区中心”弘德西街·好莱城是国家标准全项目绿色建筑。受访者供图

岳麓山下、湘江之滨,错落有致的商店、写字楼、居民房鳞次栉比,巧夺天工的高楼大厦耸立在湘江两侧。

近年来,长沙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级现代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先后建立装配式建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智能建造平台,成功申报全国唯一省级绿色建造试点。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志凯介绍,截至目前,长沙拥有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规模以上生产制造企业超400家,国家和省级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0个,部分企业跨出国门,辐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如今,湖南的装配式龙头企业,已走向全国。

以远大住工为代表的一批装配式建筑领军企业,将基地建设和项目业务扩展到全国100多个城市;三一集团等企业在装配式建筑装备制造领域技术领先,pc成套设备销售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同时湖南省创新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智造平台,率先在全国启动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省级平台的研发建设工作,将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与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形成全省统一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管理、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为我省装配式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渐渐深入人心,湖南正在擦亮绿色名片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