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巧“策”换新颜,人才汇聚助宁乡“蝶变”

2022年05月13日19:47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用诗句记录下了对人才的渴望和珍惜。长沙市委强调,坚持党建引领,强化人才支撑,奋力推动“强省会”战略实施。

5月13日,媒体专题报道《常为新、敢创新,青春绽放在乡野》以自述的方式,讲述宁乡返乡创业青年人才喻超,如何带领父老共圆“田园梦”。

截至今年4月,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100万,青年大学生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业态,有利于打通城乡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渠道。

昔日脱贫攻坚主战场,今朝乡村振兴谋新局。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如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利用人才。

近年来,湖南宁乡以乡村振兴为破题口,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在乡村这个梦想耕耘地,探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为农村人才培养引入了一泓清泉,为乡村振兴打造了坚实的人才堡垒。

走因地制宜的特色道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发展好,离不开好班子和好带头人。如何引得进、留得住乡村人才,是一道关键考题。

宁乡着力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各级职能部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保障能力,让人才能够静心做学问、搞研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为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人们在乡村“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宁乡立足“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在广袤农村大地,为广大人才提供了一块梦想耕耘地。乡愁是人才最深的情感牵挂,游子在外学到知识、积累人脉、增长见识以后,那一颗回乡发展的热忱之心绝不会改变。

早年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宁乡农村的人居环境、交通设施,也为乡村振兴孕育了契机。幸运的是,有志向的人才现在回到宁乡农村后,能很快找到适合自身特色同时符合农村实际的干事土壤和创业道路。

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纷至沓来,一张张农民丰收的喜悦笑脸在乡村振兴“美好画卷”上生动凸显:宁乡市老粮仓镇深度挖掘戴卓良等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红色宜居屋场,让“农村+红色旅游”的道路不断深厚乡村的文化底蕴。

大成桥镇盘活农村的闲置资产,主打农村特色旅游,美丽的生态园每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带动周边600余农户就业增收;流沙河镇的新型职业农民谢扬帆塑造个性品牌,中山大学硕士毕业回乡,通过生态循环实践,建起“果草虫鸡共生”的有机农场。

走拥抱市场的融合道路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为有意愿投身乡村建设的人搭建平台。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愿意返乡创业、投身农村的人越来越多,但怎么回、回来了怎么干,如何满足人才的期待,是需要政府部门担当作为的。

宁乡在人才工作中一直坚持长远眼光,通过针对性极强的培训机制,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来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近期,宁乡市肖胜蓝家庭农场以“精准定位、精心管理、打造精品农场”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名单”。肖胜篮对自己的“菜农”工作挺自豪,经营农场12年,带领周边群众主动对接市场。

宁乡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发展特色,总体来说,乡村要发展,一方面需要能够紧密拥抱市场的特色产业,也就是“农产品要卖得出去”;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做好文化、旅游的融合文章,不断满足游客对吃喝玩赏、文化体验、乡村沉浸式旅游的精神期待,成功做到“吸引游客走进宁乡农村来”。

为了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宁乡找到了人才工作这个“破题口”,提供了各类专业培训,满足了回乡人才的期待。近年来,宁乡搭建交流平台,让回乡人才和种植、养殖方面的院士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还让熟知电商直播、短视频创意的新媒体人才来乡村“开课”,手把手指导。这样的双管齐下,既稳步提高了乡村人才的知识业务水平,又为农村产业打开了销路,让人才在宁乡农村找到了用武之地。

宁乡有完善的人才培训机制,因材施教,人才在宁乡农村有事业可以拼,还能在实践中转型为更高水准的专业化人才,练就真本领、硬功夫,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走全面赋能的人本道路

人才管理是一门学问,宁乡积极为人才松绑,完善了人才管理制度,做到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

独木不成林,宁乡农村这块创新创业的热土,完全可以承载起无数人才的梦想。但是,无论是常年在外求学、工作的人才,还是有志向、有本领的工匠型人才,他们在接受召唤回到宁乡农村之初,个人的力量还是很薄弱的,他们需要各方面的指导和扶持。宁乡为了帮助回乡人才快速“进入角色”,特意为他们提供了融资服务、创业指导、人才招聘的全流程服务。

具体来说,宁乡开展长沙市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认定工作,2021年已给予158名初级新型职业农民各3000元现金奖励,104名初级“乡村工匠”各2000元现金奖励;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11名骨干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链接外部资源,带领乡贤共建美丽家乡;携手中国农业银行为新型职业农民量身定制了无抵押、无担保的“新农贷”,贷款额度可达50万元,解决贷款难题……这一系列举措很接地气,让回乡干事、创业的人才没有了后顾之忧,完完全全可以聚焦自己的发展主业,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全部用在做大做强农村产业上。

这样的人才工作机制卓有成效,以流沙河镇的流沙河牧业为例,长沙市首批现代农业产业领军人才李述初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已经成功引导当地800多位农户建设多家集约化规模养殖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些优秀的回乡人才顺利当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级劳模、长沙市青联委员,他们通过建言献策,汇聚更多力量来助推乡村振兴工作。

千泉汇聚,大河滔滔;百花齐放,春色满园。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自始自终高度重视团结人才,面对新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要,我们党不断优化人才吸引、培育、保障机制,围绕“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的核心理念,自主培养人才,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

其实,宁乡高度重视人才、极度渴求人才不仅是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个领域,宁乡还全力为纷至沓来支持宁乡“工业强市 幸福宁乡”建设的人才提供干事的环境和创新创业的热土。这其中可说的故事太多太多。

“创二代”王建益,研究生毕业后回宁乡工作,一直致力于新型土工材料、危废安全隔离技术的研发、制造,拥有专利40余项,长沙建益新材料有限公司为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近年来,宁乡的各个产业园区发展很快,得益于人才工作推进,目前园区已成功聚集100余名博士、近2000名硕士,为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凝聚了磅礴的人才力量。

其实,回头看宁乡的探索,我们不难得出,用宽厚包容、人尽其才的环境,用蒸蒸日上、大有可为的前程,才能坚定人才扎根的毅力,搭建起更大的事业平台。而在这样的作为之下,宁乡着力打造“三高四新”增长极、城乡统筹示范区、文旅融合样板区、宜居安宁幸福城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姚宇超)

(责编:李淑静、罗帅)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