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湖南频道>>市州县域

湖南江华洞尾村:经济“马达”轰鸣不息

2022年05月25日11:00 | 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
小字号

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工人在菌棚采摘蘑菇。杨丁香 摄
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内,工人在菌棚采摘蘑菇。杨丁香 摄

伴随着轰隆的机械飞速运转,一排排工人手中的工具在制作台上熟练地来回,窗外时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以前我们村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现在是红色洞尾、马达新村!”在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大路铺电机产业园车间,洞尾村一位村民正在进行验货,自豪地介绍。

春夏之交的五月,生机盎然,沿着宽阔的207国道走进江华乡村振兴示范村——大路铺镇洞尾村,放眼望去,果树苍翠,一条条平坦整洁的道路延伸到每一户的家门口,道路两旁,桃、李、葡萄、稻田等点缀着一幢幢现代化的民居别墅,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新农村画卷扑面而来。

一个山村拥有12家小微企业

近年来,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洞尾村变成了江华乡村振兴示范村、小微企业发展第一村,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康生活悄然走近。

“要想脱贫致富快,全靠产业带。”在洞尾村村委会,洞尾村支书杨文峰表示,洞尾村抓住自身地理位置好、村里外出务工能人多的优势,大办微小企业,为村里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动力。

洞尾村共537户1870人,辖9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120亩。通过利用村里废弃的厂房开辟为“工业园”招商引资,邀请在外有技术、有实力的本村人回乡创业,洞尾村先后引进了甲天下果业公司、永昌新型建筑材料厂、弘华烟花爆竹有限公司、君贤皮具厂等项目。同时,大路铺镇在洞尾村率先打造大路铺电机产业园,目前已拥有电机生产企业6家,电机产业园全部建成后可设15条生产线,容纳600多个就业岗位,解决410户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年生产总值达5亿元。

一个村拥有12家小微企业,为村民家门口就业、振兴乡村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时从深圳回来务工,有在江华购买首套房的补贴政策,让我们能在家乡工作生活得更加安稳。”大路铺电机产业园的工人蒋思兰十分满意地整理好自己的办公桌,“离家很近,工作内容也和我的专业对口,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非常开心。”

走进君贤皮具厂车线区,工人们正在忙碌着,男工杨桂华在一排的女工中间很是打眼。切边、踩线,各个工序杨桂华十分熟练,“我在这里工作有4年了,以前在广东也是做这个,主要家里老人小孩子没人管,在家门口上班,还可以管管老人小孩。”

采蘑菇、打包……在洞尾村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摘取新鲜的食用菌。东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019年底才成立,占地面积101亩,是一家以食用菌生产、种植、销售为主,兼营冷链物流、食用菌种植及技术指导、食用菌收储、冷藏物流服务的现代生产型冷链物流企业。

公司大力发展规模、高端、精细食用菌产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与江华1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合作协议,开发食用菌种植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原料和技术,固定回收食用菌,保障销售通道,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拓展致富渠道。

“员工大部分是洞尾村村民,他们一天大概可以摘三四百斤蘑菇,按每斤3角钱计工资,一般人均月收入3000元完全没问题,手脚麻利的挣得更多。”车间负责人介绍。

大路铺镇宣统委员盘训校表示,洞尾村以小微企业带动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是落实县委县政府“规模企业进园区、小微企业进乡村、农业产业建基地、旅游产业谋全域”产业布局的一个成功典范,既实现了劳动力转移,为留守妇女、单身青年、待业青年的“增收”“脱单”“学习”提供了平台,促进乡风文明,助推社会和谐;又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既通过收取闲置厂房的租金,提高了村级集体收入;还培养了一批“小老板”和致富带头人,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达到农民增收、企业盈利、资产盘活、多方共赢的喜人局面。

“江华抗日第一村”的幸福新生活

前方的一个小村落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那边是洞尾村中的毛粟井自然村,是江华抗日第一村,我们去看看。”盘训校走向正在办喜事的毛粟井自然村。

鸡、鸭、鱼、猪蹄……一桌桌好酒好菜围着一座有些岁月痕迹的老房子摆放着,定睛一看,老房子上挂着横幅——“毛粟井第一位百岁老人李满女华诞誌庆”。

“李满女老人是当年村子抗日的见证者呀。”走过去的路上,旁边村民津津乐道。

李满女老人坐在太师椅上,神采奕奕,与前来的亲戚朋友合影留念,时不时整理一下自己胸前的大红花。老人表示,茅栗井村的胜利,鼓舞了周边村民的抗日斗志。周边的石榴湾、社堆、洞尾、瑯下等村村民1000多人,纷纷拿起刀枪、棍棒抗击日寇。日寇闻风丧胆,再也不敢来村里侵犯。

“打鬼子时,我们村只有300多人,现在已有近1000人,全村家家建新房,过上了幸福生活。”该村相关负责人说,“老一辈村民英勇抗日的事迹代代相传,激励我们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

目前,已建成的毛粟井抗日烈士陵园、爱国教育基地五间堂大屋、红军亭、万年古井红军井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参观浏览,大井眼自然村中另有一古井,古井旁有550年、520年国家一级保护古樟树两棵,红色与绿色相结合的旅游文化底蕴深厚。

夜色阑珊,音乐渐熄,杨文峰脸带幸福地说:“未来,我们洞尾村要百业俱兴,老百姓的日子一定越过越旺!”(蒋云鹏 杨丁香)

(责编:李淑静、彭应兵)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