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大围山镇荣获“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称号

![]() |
锦绶堂。大围山镇供图 |
7月16日,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主办的“中国文旅和景城融合发展峰会”暨“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成果发布仪式在浙江举行。湖南浏阳大围山镇荣膺“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称号。
擦亮生态底色 全力守护“青山绿水”
大围山镇生态环境优越,拥有林地48.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3%,是浏阳林地面积最大的乡镇。基于山情、林情、镇情,镇人大会通过了《进一步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在大围山镇生动实践》的决议,凝聚全镇党员、群众的思想共识,让生态保护意识在大围山镇落地生根。
2021年,湖南全面推行林长制,大围山镇投入11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综合调度指挥中心,为21名护林员配备巡护专用摩托车、智能手机和巡林装备。在深入实施“河长制”的这些年,大围山镇各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2022年6月,完成全镇31座小水电站整改、6座退出,代表湖南省高标准通过了国家水利部验收。为统筹山水林田湖治理,大围山镇建成投入使用无人机集控飞行监控系统,实现生态监测智能化、全覆盖、全时段,形成“天空地”三位一体实时监管模式。
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大围山镇打造生态景点的条件,峡谷漂流、狮口战地漂流、中岳鲁家湾森林漂流.....在每个夏日为游客们带来特别的体验。
唱响文旅品牌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如果说绿色是大围山镇的生态底色,那么红色就是大围山镇的精神底色。大围山镇人文古迹荟萃,现存有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锦绶堂、上坪会议旧址、秋收起义部队驻地刘家祠堂3个国保单位,湘鄂赣省委第一次党代会旧址楚东山大屋、围山书院、李氏家庙3个省保单位,共有26处不可移动文物。
为更好传承保护利用好资源,近年来,大围山镇通过高起点制定《全域旅游总体规划》《锦绶堂红色文化旅游区规划》,完成镇域空间规划大纲、5个村村庄规划编制,“一园、一心、两核、三带、四区”旅游格局雏形初显。与此同时,投资3000余万元对锦绶堂、大溪河东门—楚东—白沙—浏河源沿岸风光带、杜鹃广场等进行提质改造,促进中岳民宿等项目签约落地,并创新推出文物保护“点长制”,将全镇26处不可移动文物都定点到人,安排镇村干部常态化巡查。
大围山镇充分挖掘释放特色优势,丰富旅游业态。在白沙村,依托红色和古色,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村年均接待游客量达10余万人。在森林资源优势明显的大围山村,体验式研学基地的开放吸引了大波游客,森林康养更是远近闻名。在中岳村、同幸村,民宿的建设如火如荼.....如今的大围山镇,已经是一步一景,让人流连忘返。
2022年,大围山镇确立依托优势资源打造4个3A级景区的目标,目前正在有序建设中。下阶段,大围山镇将突出文化赋能、业态融合,着力推动景区高质化、文旅融合化、服务多元化,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
做强特色产业 赋能农旅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小气候环境,大围山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种植水果2.5万亩,培育出国家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大围山梨,发展蜂蜜、白沙豆腐、黑山羊、蔬菜、茶叶等特色种养10余类,构建了健全的农村电商物流体系,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结合特色物产精心举办水果节、同幸摇蜜节、白沙豆腐品鉴会等特色节会,推动优质农产品高质量发展。
作为浏阳“中蜂蜜”发源地,同幸村以村集体经济参与的方式打造的“同幸蜂蜜”多次出圈,锦寿堂蜂业等蜂蜜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以同幸蜂蜜“二次摇蜜”技术为主题的摇蜜节已连续举办数届,通过开展摇蜜体验、寻蜜比赛、直播带货等趣味活动,全面展示甜蜜事业的魅力。蜂蜜成为了大围山镇的一个特色富民产业,年产值5千多万元,有力推动了产业振兴。
当前正是大围山水果成熟的时节,围山深处各个果园内迎来了丰收季。桃、梨、李……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大围山成了一座果香四溢的美镇,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采摘游玩。
以水果为媒,大围山镇充分融合全域旅游特色景点,通过节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品牌赋能,隆重举办“水果文化旅游节”,有效带动了全域旅游发展。7月22日,大围山镇“爱上大围山,清凉一整夏”第十三届水果文化旅游节即将启动,届时将通过文旅采风季、风物展销等场景化、互联网化的新形式,推介大围山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独特的生态,特色的产业,厚重的文化,成为大围山镇最宝贵的财富。大围山镇提出,要坚持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化兴镇,瞄准“建设湘赣边乡村振兴新样板、打造长株潭文旅融合新标杆”目标,奋力建设全域旅游名镇。一个引人向往、令人赞美、使人惊叹、让人留恋的“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和“新时代·中国最美绿色生态小镇””,正在展示它的独特魅力和蓬勃生机。(曾巧 刘晶晶 周春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